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陈晓晨


“信息通信技术是未来产业的总体技术基础。”7月9日,2024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科创湾区 新质未来”主题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陈晓晨在主旨演讲中表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仍然是创新最为活跃、带动性最强的领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驱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全球战略博弈和未来产业布局重点方向。


陈晓晨提到,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到了5G-A(5G-Advanced)的阶段。5G增强技术迭代演进,行业应用场景也持续丰富。全球6G发展也从概念形成走向技术突破阶段。不过,6G颠覆性创新技术供给有待加强。


在我国的未来产业布局上,2024年1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意见》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政策保障。


单一技术升级潜力逼近天花板


应用需求增速远超技术供给能力


陈晓晨提到,近两年各地布局未来产业的步伐普遍加快,多个省市推出未来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或行动计划,部分省市提出要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各地方结合产业基础主要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元宇宙、类脑智能等领域布局。


在陈晓晨看来,当前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一技术升级潜力逼近天花板,应用需求增速远超技术供给能力,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未来创新升级的重大方向则包括基础理论创新、既有技术体系瓶颈的突破以及面向应用进行深度优化。


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例,他表示,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到了5G-A(5G-Advanced)的阶段。5G增强技术迭代演进,行业应用场景也持续丰富。5G-A具备主动适配、轻量化、智能化的特点。在陈晓晨看来,这是5G-A在5G下半场的创新发力点。


与此同时,全球6G发展从概念形成走向技术突破阶段。融合技术(如通感融合、通信与AI融合、天地一体等)是当前6G技术研究的重点,这些技术在5G-A标准中将提前导入。6G将基于5G-A已有技术,在场景扩展、能力扩展和频谱扩展等方面继续演进,实现5G-A向6G的平滑演进。不过,6G颠覆性创新技术供给有待加强。


“ 6G相对于5G来说,不是对单一指标的极致追求,可能更看重的是端到端的性能,所以6G场景的实现,可能不是依靠以前某个指标提升100倍、1000倍,更多是要靠多维度、多个指标共同支撑业务的落地。”陈晓晨还提到,6G潜在关键技术众多,要选取共识度高、重要性强、我国有优势、有引领机会的6G潜在技术,作为我国重点布局的技术方向。


他还表示,全球市场处于结构性调整。受全球经济整体持续低迷、生产性投资增速下降等影响,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四年来首次(2023年)出现下降,终端消费需求持续下滑。同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智能计算需求暴增,带动AI服务器等相关领域快速增长。社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驱动软件产品市场持续上扬。


发挥湾区产业和数字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布局


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应用示范引领产业突破


在大湾区的发展上,陈晓晨建议,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数字化是打造未来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助推器,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求,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建设,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打下坚实基础。


发挥湾区产业和数字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湾区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基础完善的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空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稳步提升,推动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整体成势。


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应用示范引领产业突破。应用示范是未来产业新技术迭代升级和新产品商业价值兑现的重要路径,依托粤港澳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复用性强的解决方案,在关键领域的标志性产业 打造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应用示范。


筑牢产业发展服务支撑。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人才、资金等多元化要素的长期投入,化解未来产业面临的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等问题。同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发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引领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