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养护中心内,老人们在做手工。 图/受访者供图


“我要接着打台球了,这群球友在催着我呢。”采访快结束时,90岁北京老人关家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从5年前和老伴住进了河北燕郊一家养护中心后,自己每天的娱乐生活都十分丰富。


在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93岁的北京老人常文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和弟弟、弟媳都在此养老,“比起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北京,还让儿女们操心,在这里养老不仅环境好、有人照顾,还经济实惠。”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京津冀老人选择“跨城养老”,这一现象背后,老人们最看重什么,费用如何?


跨城养老渐成风尚,老人们最看重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副总经理李东辉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其所任职的养护中心位于河北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30公里,目前养护中心已入住了超过6000位老人,其中95%以上为京籍。


关家瑞老人告诉记者,在搬进燕达养护中心前,自己也考察过很多家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养老机构,但综合环境和医疗设施等条件,自己还是选择了这家养老机构,“燕郊离北京也不远,再加上这家机构配套有三甲医院,看病比较方便,比如有一次凌晨1点我突发头疼,护士马上把我送去医院检查了,速度很快。”


同样在这里生活的88岁北京老人杨淑香则表示,养护中心能提供独立居住的居所,这对于习惯了独居的她来说居住体验更舒心,“北京市内的养老院居住空间一般都很小,有独立居住房间就更少了,在这里我住着一套两室一厅70多平米的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非常方便。”


杨淑香老人也提及,便捷的医疗条件是消除异地养老顾虑的重要因素,“以前一个人在家孩子们很不放心,而且要是自己出去看病很费劲,现在在养护中心,医生和护士都是24小时值班,还可以帮忙挂号取药,省事不少。”


在采访中,两位老人都表示,平日里会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我参加了养护中心的合唱团,每周大合唱两次,小合唱一次,有时候碰上演出还加班!”杨淑香老人笑着说。


常文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已经在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居住了5年,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每天下楼透透风、晒晒太阳,再到活动室里做操、做手工,生活很丰富,这里就是我的家。”


负责该中心运营的智联至家(天津)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继雷介绍,目前养老中心共居住了80多位老人,来自北京的老人占比2/3,天津、河北的老人占比1/3。


康复师正在给老人做治疗。 图/受访者供图。


“这些老人们大部分都是医疗方面的需求,我们配套的诊所有医生护士24小时值班,不远处也有大的医院,去医院也会有绿色通道。”宋继雷还称,养护中心安排了包括唱歌、体操、手工在内的文体活动,“老人们参加活动还会有积分,把活动搞起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跨城养老性价比如何?有机构价格能省40%


李东辉介绍,目前燕达养护中心分为宾馆式养护区和家居式养护区,前者主要服务于半非自理、需要照护的老人,居住空间在30㎡-55㎡之间,居所费价格在4000元/月-6000元/月不等。后者主要适用于健康活力型长者,居住空间在55㎡-128㎡之间,房费价格在5000元/月-9000元/月不等。


据悉,在入住前,养护中心会对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实行分区居住、分级管理。对于需要护理的老人,会收取相应的养老服务费,如一级护理的费用为2740元/月,二级护理的费用为4300元/月。李东辉表示,相较于北京三环以内养老机构的价格,养护中心综合价格要低40%左右。


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的一份收费单显示,该中心分为西区自理区和东区护理区,自理区房间费用在2700元/月-4500元/月之间,餐费每人每月900元;在东区护理区,根据不同的护理等级收取不同的护理费,加上床位费、餐费,总费用在3600元/月-7000元/月之间。


宋继雷表示,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的综合费用约为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地区养老机构的1/3,“性价比很高”。


关家瑞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在养护中心居住,居所费、服务费和餐费加在一起,每人月均费用在8000元左右,“而且水电暖的费用都包含在里面了,不用我们自己去操心。”


而杨淑香老人表示,自己已经决定在这里长住,除了居所费以外,每月仅需支付2740元的养老服务费,“我现在身体不错,基本上是自己做饭,如果不做饭的话就去餐厅,很方便。”


在采访中,关家瑞和杨淑香均表示,虽然养老机构的价格是考量因素之一,但相比价格,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更为重要。


如何让这群“背井离乡”的老人获得“家”的感觉?


李东辉介绍,老人们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除了希望离原居住地较近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配套的设施,尤其是医疗条件,因为老人们来养老机构,本身可能身体会有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生活不太方便了,他们会考虑发生紧急情况,能不能获得及时的救治,目前养护中心配备保健医师、综合门诊、三甲医院,能够满足老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第二个就是居住的环境要让老人有在家的感觉,除了适老化改造,我们还提供游泳池、健身房、球馆等场所,还有书法、绘画、唱歌等活动,让老人在社交中交朋友,这有助于他们身心愉悦。”


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助力“跨城养老”,个人和机构均可获补贴


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启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近年来,随着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逐渐完善,京津冀“跨城养老”步伐加快。


以河北为例,截至2023年8月,河北环京津地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与养老机构签约,环京津地区397家养老机构全部具有医疗服务功能,环京地区19家医养结合机构全部纳入北京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2023年,河北将环京津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定点,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今年3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目标加快推动在京优质养老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向天津和河北地区延伸布局。据悉,京津冀已有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北京西城区还规定,西城区户籍老人入住天津、河北等协同发展区域养老机构的,每人每月可得到600元的异地康养个人补贴。


同时对于收住“跨城养老”老人的机构,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也给予相应的运营补贴。据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每收住一位京籍老人,北京市民政局给予机构300元或600元运营补贴,而收住津籍老人,天津市民政局给予机构100元或300元运营补贴。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到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


跨城养老渐成风尚,养护中心如何接住这个日渐庞大的市场需求?


李东辉认为,养护中心要在医养融合的基础上,加入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保健、医疗康复、生活照料、餐饮等服务,“真正实现让跨城养老的老人住得安心、让子女们放心,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安全、延长寿命”。


宋继雷也表示,为了更好地吸引及服务好京津冀老人前来入住,未来将继续优化和细化服务,“在医疗方面为其进行更详细的疾病划分,并制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让老人在医疗上获得更周到的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博雅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