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周期的行业,只能说不够规模也不够重要。”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长李仙德曾经如此断言。
今年以来,光伏周期持续摸底。晶科能源于8月31日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显示,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472.51亿元,归母净利润12.00亿元。尽管行业整体承压,公司仍凭借其N型TOPCon技术的高效产品和全球均衡的布局,进一步稳固了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半年度盈利是在行业第一的出货量下取得的。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不少企业选择放弃份额保利润。但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货量达到43.8GW,根据第三方统计领先第二名超过25%。其中,超过80%的产品占为N型TOPCon,成为公司在下行周期规模与利润双赢坚实保障。
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化、持续拓展新兴业务也是晶科能源今年以来的亮点。公司表示,随着下半年产业链价格企稳和需求季节性复苏,公司有信心在完成全年出货指引的同时,通过平衡不同区域出货和利润来保持可持续的经营业绩。
研发进取,财务谨慎
大浪淘沙之下,实现持续盈利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与抉择勇气。
在全产业链现金流吃紧的大背景下,晶科能源依然维持了与往年相同的研发力度,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27.30亿元,占营收比重为5.78%。
“在一个已经不是蓝海的市场,你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比别人好很多,而不是好一点,你才有机会。”李仙德曾就行业竞争如是表述。作为新一代N型技术布局最早产能也最完备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在此轮迭代浪潮中获得先手,在N型TOPCon技术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也成为了支撑公司市场地位的核心动力。
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稳定量产的N型电池产能超过75GW,量产效率达到26.1%,良率高达98%以上, N型TOPCon高效组件在组件销售中的占比超过80%。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晶科能源上半年组件总出货量及N型产品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展望2024年第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预期为23至25GW。
晶科能源CTO金浩不久前表示,目前TOPCon技术仍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之中,预计两年内TOPCon电池将实现27%以上的量产效率,最终有望达到接近28%的理论高效量产水平。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去年N型电池片市场占比合计达到约26.5%,其中N型TOPCon 电池片市场占比约23.0%。在晶科能源的带动下,N型TOPCon技术市场份额在上半年大幅上升,已经奠定了新一代主流技术地位,凭借其经济性和持续升级,主流市场份额在未来3至5年难以撼动。
面向未来的技术更替,晶科能源也做了相应储备。公司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转化效率高达33.24%,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晶科能源也在为光伏的寒冬做准备。截至上半年末,晶科能源总资产为1245.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34.15亿元,资产负债率较上期末下降0.83个百分点,是头部企业中唯一资产负债率下降的企业。此外,公司大幅压降短债规模三成以上,以保证资金链的安全。
一系列财务的谨慎操作也获得权威机构认可: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是行业内唯一维持PV-Tech可融资性评级“AAA”的头部一体化组件企业。
出海再升级,数字化先行
出海早已不是新能源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必修课。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在销售端,晶科能源在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中东,市场占有率达到50%。公司成功开拓巴基斯坦市场,全年签单量已超过4GW,泰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晶科能源还于近期宣布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建设年产能达10GW的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将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在海外的最大制造基地。有助于拓展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晶科能源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组件产品海外市场出货占比约65%,海外营收占比约71%,同比进一步提升。全球化的市场销售渠道有利于抵消部分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及在组件价格下行的趋势中选择更为灵活的市场策略,以保持稳健良性的发展态势。
面对当下的产能同质化竞争和行业“内卷”,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破局关键。通过智能系统联动生产线、自动化运输和智能立体仓库,晶科能源在上半年显著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山西大基地项目按计划推进,海宁基地的光伏行业最大智能立体仓库正式投产。而正在规划中的沙特工厂也将成为全球设备最先进、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海外工厂之一,进一步支持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长期发展。
此外,晶科能源在新兴业务的布局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光储系统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的逐步降低,公司推出的5MWh大储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在分布式市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在国内及中东、澳大利亚、南非等市场的储能业务发展迅速,并在BNEF储能供应商评级中被评为Tier1一级供应商。公司也是少数在组件和储能领域双双取得Tier1评价的厂商。
编辑 林子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