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贝壳财经·中诚信美丽中国ESG指数(下称“美丽中国ESG指数”)、贝壳财经·中诚信碳中和100指数(下称“碳中和100指数”)第20期月报出炉。


2024年6月21日-2024年7月19日,A股三大指数持续探底后有所反弹。美丽中国ESG指数和碳中和100指数呈现震荡下跌趋势,其中,美丽中国ESG指数下跌1.55%,碳中和100指数下跌3.64%。


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贝壳财经与中诚信集团联合开发ESG与双碳系列数据产品,囊括美丽中国ESG指数、碳中和100指数,以及企业ESG评级数据库。旨在成为上市公司ESG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助力投资人进行可持续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可有效助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为表现优秀的公司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这一报告于每月定期发布,供市场参考。



两大指数飘绿,碳中和100指数下跌3.64%


本次月报以CCX1800为基准指数,其主要是满足中诚信指数可投性定义且市值排名在前1800名的股票,该指数相对更能表征当月市场整体表现。


月报显示,6月21日-7月19日,A股市场三大指数整体探底回升,截至7月19日收盘,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27%、0.45%,上证指数涨0.17%。


整体来看,美丽中国ESG指数与基准指数点位变化、收益率变化均具有一定较强的正相关性,美丽中国ESG指数下跌1.55%,碳中和100指数下跌3.64%。整体而言,本月ESG指数均较CCX1800有超额收益。


此次月报对美丽中国ESG指数与碳中和100指数持仓进行了归因分析,包括组合和主动收益部分的风格暴露和收益归因。


美丽中国ESG指数相对于基准,超配了中市值、高盈利、低估值以及动量因子。行业上超配了公用事业、轻工制造、医药生物、化工和交通运输行业,低配了银行、食品饮料和计算机等行业。较上次月报而言,交通运输行业的超配程度有所增加,医药生物和轻工制造行业的超配程度有所降低,通信行业低配程度有所增加,食品饮料、电子行业的低配程度有所降低。


月报分析发现,美丽中国ESG指数相对于基准低配的家用电器行业、计算机行业和超配的公用事业、医药生物行业贡献了主要的正收益,相对于基准超配的轻工制造行业、采掘行业、化工行业和低配的银行产生了主要的负收益。


而碳中和100指数超配了盈利因子、BETA因子和中市值因子,低配了市值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行业方面,在电气设备、公用事业、化工和汽车行业占比较大。相对于上次月报而言,公用事业、有色金属、采掘和汽车行业占比有所上升,电气设备和化工行业占比有所下降。


月报指出,碳中和100指数相对基准低配的非银金融、家用电器和计算机行业,以及超配的公用事业行业,贡献了主要正收益;相对于基准低配的银行、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以及超配的采掘、电气设备和化工行业,产生了主要负收益。



浙江医药领涨,最大跌幅达28%


本次月报公布了美丽中国ESG指数和碳中和100指数的成分股表现情况。


在美丽中国ESG指数涨幅榜上,浙江医药以30.65%涨幅领先。排名第二三位的歌尔股份、领益智造涨幅均超20%,其次是中国广核、中国核电涨幅分别为16.23%、14.63%。


对于碳中和100指数而言,排名第一的欣旺达涨幅达17.79%,中国广核紧随其后,涨幅达16.23%。中国核电、长安汽车、固德威涨幅分别为14.63%、10.88%、10.72%。


从跌幅上来看,美丽中国ESG指数和碳中和100指数上榜成分股跌幅接近,海信家电、老百姓、东阿阿胶、中远海控、安徽合力位列美丽中国ESG指数跌幅前五名,跌幅在17%-28%;而赛力斯、金盘科技、晶澳科技、天顺风能、迈为股份则跌入碳中和100指数跌幅榜,其中,赛力斯跌幅最大,为25.59%。


自2022年8月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以来,贝壳财经与中诚信集团联合开发的ESG与双碳系列数据产品于每月定期公布。其中,两只指数均具备较为广泛的行业覆盖度以及较好的市值投资容量,指数走势除了反映相关上市公司的证券表现之外,还侧面反映出我国企业践行ESG理念和对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情况,展现出上市公司在推广ESG和推动碳中和过程中发挥的引领示范效应。


美丽中国ESG指数选样范围覆盖全A股,遴选出ESG表现领先且具备低估值、低波动、高盈利、高成长和高分红等特点的上市公司。碳中和100指数在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碳排放管理评分覆盖的A股证券范围内,从低碳和高碳两个维度,选取出在绿色低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和在高碳领域减排表现突出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该指数选择碳排放得分排名前100的股票作为样本,并对高碳和低碳属性证券进行1:2的权重配比。


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100指数的样本既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等绿色低碳领域龙头股票,也包括煤炭、化工、建筑等高碳领域碳排放得分靠前的股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雨婷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