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光伏行业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达成共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整个行业陷入了非理性竞争的恶性循环中。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光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从参会名单可以发现,参会的企业包括了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在硅料、硅片、电池等单一环节的龙头企业,共计16家。行业协会称,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越卖越亏,行业已陷入低于成本价竞争的恶性局面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当前主流产品价格已明显低于生产成本。例如,10月12日,华润电力沂源西里1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开标。项目采购N型双面双玻单晶硅光伏组件,总容量为180MWp。共有14家企业参投标,投标单价0.5308元/W-0.7255元/W,均价为0.64元/W。其中,0.53元/W的报价刷新了组件价格新低。

就在上个月,华电集团在9月18日的集中采购中,最低投标价为0.6221元/瓦,参与投标的42家企业中,超过30家企业的报价低于0.7元/瓦,平均报价为0.6869元/瓦的价格就已经引发一片哗然。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联系了某知名光伏企业,据从业人员介绍,他们的组件价格构成是电池片价格(0.26元/瓦)+辅材价格(0.39元/瓦)+人工(0.04元/瓦)+损耗(0.02元/瓦)=成本0.71元/瓦,“大多数光伏组件制造企业都是这个成本价,你们现在看到的已经非常低的投标价还要自己负担运费和税费,几乎都是亏本在卖。”

越卖越亏,行业已陷入低于成本价竞争的恶性局面。

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02.48兆瓦,再创历史新高,但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国际市场“以价换量”现象明显。随着各环节陷入非理性价格竞争的“泥潭”,主要企业出现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为了应对市场供需失衡,部分光伏企业开始减产、关停工厂,甚至进行裁员,以减少亏损。

行业觉醒,协会及行业主管部门已多次发声“反内卷”

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5月召开的“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就已经提出了加强对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措施。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特别提到了光伏行业。会议强调了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议还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更是公开呼吁,要组织央国企与光伏制造企业共同探讨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杜绝最低价中标,推动完善以靶心价为指导的招标体系。一同期待光伏行业价格逐步回归到一个更加理性和稳健的水平。

行业正在觉醒,要相信行业自上而下的修复力,阶段性的震荡是行业发展的自然属性,从过去10多年,光伏经历了三落四起,但从结果来看,我国光伏行业一直在往前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39.99GW,同比增长23.71%。我们要看到中国光伏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而且距离2025年20% 、2030年35%的非化石能源目标来说,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总体来看,光伏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优胜劣汰、落后产能的快速淘汰,优秀的企业才能从市场竞争中胜出。硅业分会表示,中长期,我国晶硅光伏产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随着产业链库存逐步出清,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回归正常轨道。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