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家族控股的非凡领域收购堡狮龙四年多后,计划将这家老牌港资品牌私有化。


据公告,非凡领越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将堡狮龙私有化,代价为每5股获发1股非凡领越股份。计划生效后,非凡领越拥有堡狮龙全部已发行股本,同时堡狮龙将向港交所申请撤销股份上市地位。


成立于1987年的堡狮龙,曾是中国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服装零售集团之一。自1993年至今,堡狮龙上市已30余年。非凡领越为何要提议对其私有化?其迟迟不见好转的业绩状况成为不可回避的重点。


曾经的港资服装品牌三巨头之一,2018年至今业绩亏损


近年来零售行业出现下滑趋势,营运环境面临挑战,疫情的暴发更使得消费意欲有所低迷。但一度风光无限的老牌港资休闲服饰品牌“堡狮龙”的业绩低迷早在2015年起就已凸显。


堡狮龙由中国香港“针织大王”罗定邦于1987年在香港创办,于199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上市。2005年,堡狮龙市值达到25亿元,距离发行股价飙升了近10倍。然而,受香港零售业大环境以及国际快时尚及电商快速发展的多重夹击,自2015年后,堡狮龙的业绩一路走低,至2018年业绩开始出现持续亏损。


作为曾经的港资服装品牌三巨头之一,堡狮龙并不是唯一一个业绩不佳的。佐丹奴早在2011年就开始出现销售额下滑,如今佐丹奴上市公司虽然仍在股市活跃,但营收规模已由2013年的58.48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38.73亿港元。班尼路则是在经历品牌“没落”后,2016年香港德永佳集团作价2.5亿元,将旗下上海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转手给了上海汇业实业有限公司。


2020年,持续亏损的堡狮龙决定关闭在中国台湾的零售业务不久,还未更名的非凡领越的前身即非凡中国出手将其纳入麾下,以4662万港元收购了堡狮龙约66.6%的股份。对于收购原因,非凡中国认为这是以合理价格扩展其消费品业务的良机,并表示在维持堡狮龙上市公司地位的同时,还将帮助其扩张分销网络、利用线上平台推广及销售堡狮龙产品,重塑其年轻形象。


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被非凡领越收购后的堡狮龙的业绩亏损难题仍未解决,2021年至2023年,堡狮龙分别亏损3.4亿港元、1.32亿港元、2.23亿港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非凡灵越在改造堡狮龙之初,淡化原有的“bossini”名称,将“bossini.X”作为发展重心,希望以中国潮牌的身份抓住年轻消费者,但未有明显成效。2022年起,从宣布成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战略合作伙伴以后,堡狮龙的焦点开始逐渐转向骑行运动。2023年,非凡领越发起堡狮龙的品牌重塑计划,将品牌重新定位为骑行服饰品牌,并重新调整了产品和渠道。


品牌新定位的效果仍待显现,但堡狮龙的业绩亏损和门店缩减还在持续中。其中门店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堡狮龙在全球16个国家及地区拥有99家直营店铺、328家特许经营店铺。而在2019年,堡狮龙在全球30个国家及地区拥有的直营店铺、特许经营店铺数量分别是287家、799家。


堡狮龙私有化是否会对李宁品牌产生影响?


长期亏损下的堡狮龙,股价早已降至1港元以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收盘,停牌两个交易日重新复牌的堡狮龙报收0.103港元/股,跌幅达16.26%。


非凡领越在公告中也直言,提议堡狮龙私有化的原因就是堡狮龙股份流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令股东难以在不对公司股份价格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场内出售。当前的上市平台对堡狮龙可提供的股权融资能力有限,私有化后可减少堡狮龙维持其上市地位的相关成本及开支,可以使堡狮龙管理层更关注于集团的业务营运。


从业绩表现来看,继续营运现有业务的堡狮龙的退市对非凡领越的影响并不大。今年上半年,堡狮龙对非凡领越的营收贡献占比为5.2%,另外高达八成以上的营收贡献来自2022年收购的英国鞋履品牌Clarks。


此外,堡狮龙私有化是否会对李宁品牌产生影响?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对李宁品牌没有影响,堡狮龙只是李宁家族资本收购的港资品牌。目前堡狮龙因业务基本盘较小,市值不高,私有化对其更为划算。等堡狮龙市场面恢复到较好程度后再上市也不迟。


值得注意的是,同属李宁家族控股,李宁与非凡领越旗下品牌似乎没有太多直接联系,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强调“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的李宁将多品牌的梦想都藏在了非凡领越。从堡狮龙、Clarks到瑞典户外品牌火柴棍,收购品牌都集中在鞋服消费品领域,且有往运动、户外领域靠拢的趋势,堡狮龙的品牌从潮流转向骑行领域的品牌定位也有李宁对鞋服市场发展趋势理解的影子。


近年来,随着运动市场风头的减弱,曾凭借国潮又火了一把的李宁已在多个场合强调专业运动的重要性。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钱炜曾这样表示:“如果把李宁比作大树,专业运动是树干。”为此,李宁在以跑步为代表的专业运动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加码。2024年上半年,李宁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2%至3.16亿元,占比提升至2.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