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中小学生接触到更多权威、有趣的专家,助力乡村科学教育。今年2月,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抖音联合发起2024“流动科学课”科普活动。


10月16日,中国科技馆资源管理部副主任桂诗章在“如何利用新媒体助力乡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交流会上介绍了活动的进展:截至目前,“流动科学课”已落地广西、河南、甘肃、福建、吉林、青海六省,完成18个城市30所中小学的校园活动, 由院士、教授、科普达人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超5000名学生带去了趣味科普课。


当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还分享了《短视频生态下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小学生认可短视频补充了学校的科学教育,认为科普短视频开阔眼界、便于理解。另据了解,平台精选的科普知识类视频已通过主题合集形式上传至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面向乡村学校开放使用。


老院士“扛起”科学大旗(小标题)


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发表演讲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受访者供图


“上高中时刷到了您的科普视频,对地质产生了兴趣,现在我已经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大二的学生了。”一位网友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的抖音视频下方留言说。2021年,刘嘉麒院士开始在抖音分享地质学知识和科研经历,吸引了超百万“云学生”关注。


今年2月26日,耄耋之年的刘嘉麒院士再次“扛起”科学大旗,成为“流动科学课”的首批专家团队,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他和抖音科普博主郝博伟 、李宗剑,化身“科学教师”走上课堂,并联动当地的科普大篷车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刘嘉麒院士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揭晓了地球演化历史,讲述了地球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郝博伟揭秘了彩虹里蕴含的光学奥秘;海洋知识传播者李宗剑则通过有趣的贝壳结构来引出数学、天文学的知识。


“我们学校的科学兴趣班和AI兴趣班原来都报不满, 流动科学课活动后,兴趣班的名额都要靠抽签了。”虽然课程已过去近半年,桂林市兴安县第三小学科学教师盘春艳在与记者分享时依然难掩激动心情。


科学精神的传承(小标题)


青年地理老师袁晓在为藏族小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我去青海时有点高反(高原反应),头疼欲裂,但当我站上讲台后,又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的地理老师袁晓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流动科学课”青海站时的感受。高反严重叠加性格内向,袁晓自称刚刚开始讲课时手都在抖,但学生们的质朴、热情“点燃”了他,“他们甚至主动给我分享零食。”


由于袁晓日常带的是高中班,而此次听讲的都是小学生,他特意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青藏高原作为授课内容,并且提前制作了用来展示气压和季风的装置,将肉眼无法捕捉的风用白烟具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


“当校长说‘袁老师讲的知识,同学们未来一定会用到’时,我很受鼓舞,希望有机会能去西部来一次长期支教,一两年那种”,袁晓说。


在2024“流动科学课”的活动中,像袁晓一样的科普作者、老师甚至学术大咖还有很多。据悉,截至今年10月,“流动科学课”已落地广西、河南、甘肃、福建、吉林、青海六省,为超5000名学生带去了趣味科普课。


学者、科普视频创作者、一线科学老师共话乡村科学教育。受访者供图


“科学教育需要靠多主体协同推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表示,“流动科学课”是平台、教育部门、科普场馆合作探索的有益尝试,家长也应该成为其中的一份重要参与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也表示,“短视频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因此,学者们建议家长理性看待学生对短视频的使用,引导得当将有利于孩子的科学素养提升。


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各种渠道中,短视频和视频占比达66.5%,仅次于课堂学习,位列第二位。科普知识类短视频则成为最吸引中小学生的短视频内容,看过科普短视频的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比例比没看过的高出21%。此外,超过九成的中小学生认可短视频补充了学校的科学教育,认为科普短视频开阔眼界、便于理解、互动性强。


作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