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如何通过践行可持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在进博会期间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碳减排任务的紧迫性、供给侧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遇到的消纳瓶颈、能源消费的持续上涨、碳价持续上涨导致的企业用碳成本愈发高昂这四大挑战。


熊宜认为,“产消一体化”将成为用能企业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需要审视企业的低碳转型,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商务手段助力用能企业有效节能降碳,这是企业在应对低碳转型风险、把握未来机遇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 受访者供图


七成企业意识到用能策略调整必要性,“产消一体化”成必然趋势


贝壳财经:施耐德电气发布了《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提到用能侧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你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熊宜:目前主要是四大挑战。具体来看,时间短、任务重,碳中和窗口期逐渐紧迫。2020年,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国际横向比较看,中国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美国和欧盟更为艰巨的减排任务。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迅猛增长,电网的消纳能力瓶颈愈显突出。因为风电和光伏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力供给就会出现波动。如果电力的需求侧仍然是刚性的,波动供给侧和刚性需求侧之间的耦合任务,就需要电网去完成,随着供给侧的波动性越来越大,电网需要进行对应调整。


另外,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中相当一部分仍然要靠火电来满足。新型能源的良性替代,将助益碳中和目标更好地达成。最后,在未来中国,企业的用碳成本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企业需要寻求降低碳排放的生产和运营方式来面对碳成本的管理问题。


贝壳财经:基于上述四大挑战,你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能源转型到了什么程度,呈现出哪些趋势 ?


熊宜:根据我们的评估,现在七成企业意识到用能策略调整必要性,而降本增效和政策驱动为推动转型的主要动力。“产消一体化”将成为用能企业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用能企业将从原来单一的能源消费者,变成自己可以生产、消纳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互动的产消一体者,实现自给自足与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


贝壳财经:企业如何做好“产消一体化”?


熊宜:虽然“产消一体化”正成为更多用能企业的选择,但调研发现,能源转型仍然存在用电安全、用能成本、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等挑战。对此,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下,涵盖本地新能源、储能、负荷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的微电网,将成为用能企业不可或缺的能源基础设施形态。


未来电网模式应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体


贝壳财经:微电网是未来企业能源基础设施形态,详细解释一下微电网如何帮助企业应对能源转型中的挑战?


熊宜: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微电网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在不同环境下能够以最高效经济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能源,并有效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它还具备孤网运行能力,在大电网故障或极端自然灾害下,能够保证网内重要用能企业的可靠供电。总之,微电网不仅能在大电网系统下调节控制、平滑地连接进入大电网系统,还能在其系统内部实现能量和电压的统一运行。


未来的电网模式应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体,大电网的架构是微电网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微电网具备充分接纳清洁能源、调节能力强等特征,能为大电网提供补充,为用能企业带来安全、经济和绿色三大价值。


贝壳财经:你对企业推进能源转型有何建议 ?


熊宜:伴随微电网行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轻运、重源轻配、重硬轻软、重政轻市、重碳轻电的现象日益显现。我们认为,企业应从优化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结构两方面入手,分四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新质生产力”。


首先,“看清楚”,企业根据自身能效优化或调整能源结构需求,选择优化着力点或评估用能转型空间。其次,“给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新型能源接入或能效改进方案,提前识别和避免隐患。第三,“能落地”,关注计划的落实情况,其中能源结构调整的企业应关注一站式“交钥匙解决方案”,避免投资风险,保证电能质量。最后,“可持续”,对实施能效优化措施而言,需要定期检测和效果评估,而新能源建设后的可持续则聚焦运营维护。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