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介绍,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和发力点,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地区和行业组织,加强工作协同,强化指导服务,扎实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推动原材料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坚实支撑。”常国武表示。


“十四五”以来发布了原材料领域国家标准1500余项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近30%,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原材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涵盖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7个领域,“十四五”以来发布了原材料领域国家标准1500余项、行业标准1800余项、重点团体标准1100余项,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常国武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与各方一道,推动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迈入了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绿色智能转型进程加快,结构布局持续优化,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原材料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绿色化转型面临较大压力、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还不深入,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较为艰巨。”常国武提到。


将如何通过标准提升推动制造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介绍,工信部将强化标准有效供给。围绕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制定500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2.6万余项行业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倒逼落后产能出清,用标准依法依规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关停退出。


到2027年将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标准


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地产等下游行业影响,钢铁行业供需关系出现了较大变化,行业效益出现明显下滑。近期钢铁行业持续呼吁自律控产,制造业用钢需求比例提升明显,围绕钢铁产能优化,接下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适应当前的供需形势?


常国武表示,下一步,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钢铁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加快修订出台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坚持“控总量、优存量、促升级”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差别化产能置换政策,促进行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优化和“减量提质”发展。抓紧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遴选一批引领型规范企业,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转型升级。


围绕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如何部署标准化工作?常国武介绍,实施“新材料标准创新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标准。实施“数字化标准提升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标准。实施“绿色化标准升级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


2024年1—11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将超过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材料规上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建设了生产应用验证、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30余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今年印发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指南,平台累计服务企业17.2万家,提供超过2000次关键材料应用验证、100万次测试评价服务。


下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常国武表示,工信部将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货架产品”供给能力,加强技术优势材料迭代升级,提升市场优势材料核心竞争力,前瞻布局前沿材料。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组织实施新材料重点平台二期工程,推进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材料中试平台。实施新版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加强新材料标准统筹协调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