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新质先锋 碳绿中国”2024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环境与气候议题专家姜灏表示,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消除贫困),并且在目标九(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三(良好健康与福祉)上均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机遇期,同样也是以非洲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一步提升的机遇期,更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回到既定轨道的机遇期,还是全球控温目标达成的机遇期。


“绿色发展如何既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又满足企业出海诉求,同时迎合中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正视且认真思考的事。” 姜灝称。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环境与气候议题专家姜灏。


“新三样”成外贸和对外投资亮点 储能出海成果显著


近年来,“新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动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3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1%,“新三样”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


在这一过程中,“卷”也成为了“新三样”发展的关键词。在论坛现场,姜灏披露了一组数据:今年前10月,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0%、15%,但同期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281.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34.5%。


“出口了更多东西,但卖了更少的钱,这就是光伏遇到的问题,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新能源车企走向海外,也是因为国内太‘卷’。锂电池行业下半年的海外订单还不错。”姜灏表示:“储能也‘卷’,但国际储能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美国、欧洲市场需求非常强劲,GWH(吉瓦时)级别的订单已成为常态,今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拿下了南非最大的储能订单,还拿到了欧洲最大的储能合作协议,海外贸易成果显著。”


从“新三样”企业海外拓展的情况来看,多家新能源车企在海外设厂,集中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设厂则覆盖欧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地;光伏企业主要在东南亚、北美等地设厂。


中国成气候变化合作“尖子生”  “新三样”出海有望成为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


中国“新三样”的快速发展、出口以及海外的投资布局,让“绿色”成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又一纽带,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下的绿色项目备受关注。


姜灏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06亿吨,其中,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2亿吨,为全球碳排放最大国家,且全球占比超30%。但从人均来看,目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历史排放量为227吨,欧盟为682吨,美国为1570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很多产品都卖给了发达国家,可以说,我们用工业领域的高碳排放量支持了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需要。”


此外,我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但都用了几十年才达峰,而我们的目标从正式确认开始,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0年,足以看出中国践行碳达峰目标的决心。”姜灏表示。


作为非洲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在“新三样”领域的发展也有望促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


姜灏认为,中国的“新三样”在非洲有很大发展潜力。以光伏为例,非洲有13亿人口,但6亿人口还没有电,同时,非洲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储能占全球的40%,已有部分非洲国家把可再生能源定义为战略。根据非洲太阳能协会发布的2023年展望报告,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正在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开始建设和运营大型光伏项目,预计到2050年,非洲太阳能光伏装机量将增长至650吉瓦。


姜灏进一步表示,全球工业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许多以非洲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连工业化都谈不上。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体系,所以,中国可以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弥补工业鸿沟的天然连接点,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