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央行启动了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以下简称“互换便利”)操作,并于2025年1月2日完成招标。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个基点,最低投标费率10个基点,中标费率为10个基点。


互换便利是第一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互换便利操作,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从而更有效率地为资本巿场输入更多流动性。


央行指出,为更好发挥证券基金机构稳市作用,央行会同证监会持续推进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落地。


此次操作是互换便利的第二次操作。本周二,央行就曾公告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标费率较首次操作有所降低。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参与互换便利的积极性,也能降低操作成本。


第二次互换便利开启 金额上升、中标费率下降


互换便利支持上述机构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票,增强自身融资和股票投资能力。 


相较于去年10月央行首次开展互换便利,本次中标费率下降了10个基点,金额则提高了50亿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互换便利由金融机构自主申请投标,通过费率招标的方式参与投标,根据投标的结果确定中标的费率。相比2024年10月的20个基点,本次操作中标费率为10个基点,下降明显。费率下降,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参与互换便利的积极性,也能降低操作成本。


“此次操作扩围、力度大,为股市带来规模不小的增量资金,有望提振市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央行扩围,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提升金融机构整体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机构增持股票,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改善股票市场供需关系,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互换便利是长期制度性安排 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公告,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元,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其中,互换便利首次操作规模为500亿元,第二次操作规模为550亿元。按此计算,在这两次操作后,首期互换便利的规模还有3950亿元。


“互换便利是一种长期制度性安排。”有权威专家指出,互换便利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维护市场稳定;也有利于调动非银机构的参与度,提升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效率,平衡好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发展。


周茂华也表示,从中长期看,互换便利等工具将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改善市场预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董希淼则认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宏观经济继续恢复回升,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只有宏观经济保持良好的回升态势,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才能得到根本提振。


此外,权威专家表示,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不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通过互换便利操作,非银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但由于是采用“以券换券”的形式,不是央行直接给钱,所以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不是搞量化宽松。虽然不投放基础货币,但从国际经验看,美联储次贷危机期间推出类似的TSLF(定期证券借贷便利),对金融市场迅速企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