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融资环境边际改善,融资“白名单”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但是对于房企整体的融资规模来说,仍是低位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2024年,房企在2025年将面临更高的债务兑付规模。据克而瑞统计,2025年全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52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
市场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对于房企来说,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房企的债务压力有多大?
2025年到期债务规模高于上年
已经到来的2025年,将是房企偿债大年。
据克而瑞统计,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到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将是偿债高峰,到期规模达1574亿元。若销售市场长期低迷,已经实现债务重组的房企仍将面临债务再次违约。
克而瑞分析师分析称,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8亿,而发行规模仅有2158亿,房企无法通过“借新还旧”覆盖到期债务。此外,由于近年来不少房企选择将债务展期或置换,在此背景下2025年房企的债务压力同样较大。
展望2025年,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认为,政策加力有望带动预期修复,但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融资规模仍将受到市场恢复情况的影响。
房企继续努力化债、展期
事实上,过去几年,房企一直努力自救中。诸如富力地产、华夏幸福、花样年、融创中国、中国奥园等企业基本完成境内和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或展期。龙光集团、远洋集团、时代中国以及碧桂园也已基本完成境内债券的展期。禹洲集团、中梁控股、当代置业、绿地控股也已完成境外债的重组或展期。
但是克而瑞分析师指出,完成债务重组并非意味着房企就能够回归正常经营状况。在销售疲软、市场信心不足的当下,不少重组成功的房企仍然面临财务困难,不排除未来出现二次违约风险,如近期较早完成债务重组的融创、富力等仍在寻求多只债券的再度展期。
而最新消息显示,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在香港对融创中国提出清盘呈请,定于3月19日举行聆讯。1月10日,融创中国股价跌超25%。
对于公开债尚在安全边际的房企来说,2025年亦面临不小的偿债压力。近日,万科公开回应媒体称,公司会全力以赴,继续从经营端和融资端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公司将通过积极销售回款、持续推进大宗交易、加快非主营业务退出和持续争取融资资源等方式,应对相关债务兑付。
业内:利好政策将带动更多低成本增量资金进入市场
从房地产政策环境来看,仍将是持续宽松的方向。
2024年12月11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房地产重要任务,其中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克而瑞分析师指出,预计随着上述重磅政策的推进落地,将会有更多低成本增量资金进入市场,将有助于房企出售存量土地、缓解资金压力,并改善土储结构。同时,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土地,也能增强资金流动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
对于房企来说,如何应对偿债压力?克而瑞分析师认为,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要在现有政策利好背景下做好债务接续,可以通过增信支持政策,借助信用保护工具、连带责任担保等增信方式通过发行新债券实现“借新还旧”,还可通过发行ABS(资产证券化)、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盘活经营性物业,积极尝试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存量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除此之外,出险房企也要与金融机构和债权人积极协商,适当延长债务期限,缓解当前的债务压力。同时,对企业的土地储备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快项目去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