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正式开幕。民进界别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经社处处长相均泳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今年带来了四份提案,其中一份为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
相均泳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既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引擎”,也是发挥人工智能潜能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北京市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
相均泳具体将上述困难与挑战概括为四点:人工智能认知不足,企业“不会用”;数智化转型基础薄弱,企业“不能用”;产品供需匹配度不高,企业“不愿用”;人工智能部署资金匮乏,企业“不敢用”。
例如人工智能认知不足这一点。据相均泳介绍,调研数据显示, 60%的中小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应用场景和实际效果认识模糊,难以将人工智能与业务流程有效融合。22.9%的企业因缺乏既熟悉业务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在生产经营中灵活运用人工智能。
为此相均泳建议,首先面向需求端,全面激发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意愿,具体可采取加大资金支持、注重示范引领、加强“链群牵引”、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行动等举措。
其次相均泳建议,应面向供给端,着力降低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门槛。例如发挥首都大模型行业优势,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围绕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重点行业,采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实施单位+大模型企业+用户单位”模式组织攻关,开发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应用,丰富特色化产品供给。
此外他还提到,可面向环境端,持续夯实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基础。例如以顺义区、昌平区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应改尽改,小微企业普惠上云”为原则,加快引导不同层级中小企业梯式推进数字化改造。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