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氢能已成为大兴区的名片之一。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同样带来了氢能发展的相关提案。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吴问平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关注如何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吴问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应运而生,成为氢能政策落实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 2024 年以来,全市首个生物质绿氢项目落户示范区,7条京津冀跨区域氢能运输示范线顺利建成,累计落地企业228 家,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逐步塑造了 “大兴氢能” 这张产业新名片。但在氢能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例如氢能应用场景不够广泛,新产品还缺少标准制定和产品合格认定。吴问平提到,当前,京津冀地区氢能示范应用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其应用场景尚未完全展开。在氢能两轮车等新产品应用过程中,还缺少国家、地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产品的有效推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约800辆搭载“大兴制造”氢能发动机的车辆服务于冬奥赛事保障,成为赛区绿色出行的一大亮点。民盟界别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大兴区工委主委、北京市大兴区体育局副局长李光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大兴区已有氢燃料电池汽车1630辆,每日的氢气需求量约为12吨。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潜力企业集聚的氢能企业培育发展体系,国氢科技、亿华通、美锦氢能、海德利森等头部企业先后落地。吴问平告诉记者,目前部分央国企已初步与示范区达成了合作意向,但从总体上看,大型央国企氢能业务板块落户示范区的数量还相对稀少,集聚落地效应还不够凸显。
吴问平提出,建议市发改委在指导大兴编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加快推动氢能产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统筹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李光熙亦向记者表示,希望加大金融服务,为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李光熙同时表示,目前氢能领域的科技投入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建立高效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完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助推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企业快速成长和产业转型升级。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