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冰)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月14日开幕。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夕勇提交书面建议,希望聚焦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根据正在开展的“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规划研究(2025-203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增长至250万辆,其中北京从30万辆增长至150万辆,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推进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确保愿景图、路线图和施工图三图合一。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夕勇。受访者供图


张夕勇指出,客观来看,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长三角)、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珠三角)相比,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有较大差距。一是新能源汽车产量低,2023年京津冀产量为26.6万辆,2024年为60万辆,与长三角345万辆、珠三角253万辆相比,存在量级差距;二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2023年京津冀仅为30.3%,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低10个百分点;三是整零协同比低,京津冀仅为17%,远低于长三角90%和珠三角45%。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张夕勇认为,“十四五”末到“十五五”初两年时间内,国家和各地将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和落地举措,为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带来重大机遇。如何在这短暂的两年时间内,实现跃升式突破转型,是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


张夕勇表示,建议成立由三地政府领导、链主企业代表、专家团队等方面组成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领导协调委员会”,负责集群的日常运行协调,建立“吹哨人”机制,对集群发展情况进行定期预警、跟踪、评估和及时调控。创建供应链联合体,明确链主企业主体责任和各零部件(总成)链条的链长负责制,有效协同链主和各链长(零部件龙头企业)的1+1>2的效应。


同时建议尽快出台《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计划(2025-2027年)》,形成分年度的实施计划、可落地的重大工程清单以及三地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任务台账等,确保战略目标和发展潜力真正落地见效。


编辑 徐倩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