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连收复7.31、7.30、7.29、7.28、7.27关口,大涨约800点,创逾五周新高。


一德期货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刘晓艺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人民币大涨既反映了外部环境改善的影响,也反映了市场预期的变化。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近期人民币汇率上涨主要原因为三个方面。第一,特朗普对贸易政策的表态有所缓和,这与之前强硬立场不同,导致市场预期有所转变。第二,中国出口持续超预期表现,同时春节前的结汇需求较旺盛,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支撑。第三,中国金融管理部门释放了较为明确的稳汇率信号。例如,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高跨境融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起到稳定汇率的效果。


近期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


实际上,从监管部门近期一系列动作来看,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工具更加多元,经验更加丰富。1月15日人民银行在香港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6个月,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是近年来发行的单只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央票。发行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可以通过调节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供给和流动性来提振人民币汇率,有利于调节人民币汇率超调单边下跌风险,稳定汇率市场预期。


1月13日,央行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参数越大意味着境内企业境外融资的杠杆系数越高,有更多境外融资额度可用,跨境资本流入额度的提升将增加外币供给,起到稳汇率的作用。


刘晓艺指出,1月中旬以来,央行和外汇局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包括发行离岸央票、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稳定了汇率预期。叠加近期美国通胀数据令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对风险资产的偏好有所回升,人民币汇率获得了上升动力。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指出,央行的汇率管理措施分为递进的三个阶段:一是逆周期因子发信号,二是数量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三是借助外储和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目前来看,央行实施的各类管理措施有效提升了汇率韧性,庞大的外储是保证汇率不会单边超调的重要底气。


1月13日潘功胜行长在亚洲金融论坛上的讲话为后续完善汇率管理工具和体系提供了更多线索:一方面,充实央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政策工具箱,包括“常态化地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央行票据”“支持推出债券通项下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另一方面,稳汇率与有序扩大资本金融项目开放并不矛盾,后者通过优化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提振风险偏好,反而能够对提升境内资产估值产生辐射效应。在这方面,潘行长强调将进一步优化跨境理财通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落实好基金互认的优化安排,同时将推出更多关于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举措。


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对于后续人民币走势,市场人士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受经济基本面、国内政策、地缘政治变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中长期来看,汇率走势仍受中美经济基本面影响,央行的政策工具也将起到稳定作用,人民币汇率仍具备稳定基础。


范若滢指出,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但波动性或将加大。一方面,特朗普的新政可能会影响美国通胀形势,美联储降息或将更为谨慎;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有望持续恢复,经济基本面整体稳定,汇率调控工具充足,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的可能性较小。


刘晓艺认为,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短期有支撑,中期外部贬值压力尚存。春节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维持在7.2-7.3区间震荡,市场价继续向中间价靠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