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正式成为行业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越来越多的房企会加快债务重组的步伐。融创境内债重组实际上为其他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房企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样板。”
融创境内债重组总金额154亿元
这是融创第二次推进境内债的重组。其重组涉及的债券包括“H6融地01”“H融创05”“H融创07”“PR融创01”“20融创02”“H0融创03”“H1融创01”“H1融创03”“H1融创04”以及“H21融01优”,总金额面值为154亿元。
从2024年11月14日公布的化债具体方案来看,总共分为4个选项,包括折价现金兑现、债转股、以资抵债和全额长展期共四个选项。其中,折价兑换现金即现金要约收购,按照每张债券面值18%价格发起现金要约购回,接纳债券本金预计44亿元,累计回购现金上限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债转股方案,算下来每股股价约合8港元,接纳债券本金预计30亿元;三是以资抵债,接纳债券本金上限41亿元;四是全额展期,先兑付1%,剩余本金延期至2034年6月9日。
此方案对于融创而言,预计可削降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
但是,化债方案对于债权人来说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具体债权人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看。如果着急兑换现金,可能选第一种,或者选择债转股的第二种方案,也可以变现,这两种折损较多但可以落袋为安;第三、四种方案周期较长,这中间需要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分析称:“这是融创第二次化债方案了,债权人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
不过,从此次境内债方案推出到最后一只“H融创07”债券获得通过,融创前后用时仅50多天,由此也可看出,此次境内债重组进展较为顺利。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融创成为行业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其成功经验为其他房企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尤其是在如何平衡债权人利益和企业自身需求方面。融创的重组方案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化债从展期迈入了重组的新阶段。这种创新的市场化重组方式,为其他房企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债务重组工作加速推进。”
境外债重组起波折,融创还有多久“上岸”?
虽然融创境内债二次重组相对顺利,但是,另一方面,融创的境外债重组中途却遭遇了波折。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目前市场情况并未达到此前预期,融创近期正在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综合解决方案。
融创曾于2023年11月20日宣布完成90.48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为债权人提供了留债展期、可转债、强制可转债、融创服务换股等多种不同的金融工具选项。当时,融创也称其已经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全部流程,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大型房企。但是,如今,境外债或面临二次重组这也给融创的化债路增添了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融创要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从而“上岸”成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此外,2025年1月10日,融创中国还收到了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一笔3000万美元的债务。在公告发出当晚,融创中国方面也即刻回应“坚决反对清盘呈请”。
但是,融创也在公告中坦言,由于呈请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同时考虑当前市况远不及此前境外债务重组时的预期,不排除将进一步结合现实情况,寻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
“现阶段的债务重组不一定是融创债务重组的终点,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债务重组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有可能会重启下一轮重组,这都是有可能的。”张宏伟指出。
从自身销售情况来看,融创2024年全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71.4亿元,同比下降44.39%;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226.1万平方米。
2025年房企依旧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不仅是融创,2025开年,房企化债工作正在提速。除了融创,还有龙光、碧桂园等在内的10余家房企相继公布了债务重组方面的最新进展。
近日,龙光、碧桂园先后披露了重组方案最新进展,并表示已就方案分别与债务委员会和部分境外债权人达成一致。
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止跌回稳”,房企销售“回血”,越来越多曾出险房企距离化债成功更进了一步。“一系列政策的利好,市场的逐步回暖,是房企化债的一个机会,一个窗口期。”张宏伟指出。
但是,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房企的偿债压力依然较大。来自克而瑞数据显示,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为4828亿元,而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更高,达到525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房企仍然面临规模不小的债券到期规模,预计企业化债工作将会进一步提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