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于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降低经济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健全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发展。开展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绿色金融支持。


零碳解读:规划可以切实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规划提到,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的休养生息,完善耕地轮作休耕、草原保护等制度,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此外,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进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2. 八部委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公布。《目录》围绕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7大类产业,遴选了112项先进绿色技术。这些技术涵盖了从新能源利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多个领域,旨在为各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绿色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零碳解读:《目录》详细列明了每项技术的工艺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应用案例以及生态效益等信息。例如,在节能降碳领域,变频空调低碳动态运行关键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空调运行过程中的高效节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显著提高了镍、钴、锰、锂等金属的回收率。


3.国务院副总经理丁薛祥: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


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快,这是中国经济的鲜明底色。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丁薛祥强调,中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将持之以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零碳解读: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一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气候谈判,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落实,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此外,中国通过实施碳排放双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措施,加快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B、行业资讯


4.新一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1月21日,新一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专委会主任黄润秋强调,生态环境科技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科技体制改革部署,扎实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做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京津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实施管理,力争早日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零碳解读: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一届专委会工作规则,听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和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阶段进展汇报。专委会发挥着“理论库”和“智囊团”作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标准制定,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5.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打假,一批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20日表示,对环评市场出现的弄虚作假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零容忍”,严惩重罚、综合施策,推动环评打假进入遏增量、清存量阶段。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志华介绍,自2022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将环评造假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已查处环评领域违法单位150多家。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将550多家环评单位和540多名编制人员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失信“黑名单”,依法限制或禁止从业。


零碳解读:在推动环评造假入刑方面,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环评造假纳入刑法定罪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相关法律解释,细化定罪量刑标准。例如,“山东锦华案”和“江西展航案”相继宣判,12名环评相关人员依法获刑,一些存量案件也在加快查办,对违法从业的单位和人员形成了强大震慑。


6.中国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超4亿吨


国家能源局1月20日在微信公众号上介绍中国2024年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据介绍,中国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八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近六年年均增长130亿立方米以上。


零碳解读:中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大庆、胜利等老油田持续稳产,发挥重要基础作用。2025年,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目标是保持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


7.国内已建成充电桩1281.8万个、换电站4443座


1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0.9%,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方面,中国向全球供应了70%的电池材料、60%的动力电池。使用便利性方面,以充电服务为例,中国已建成充电桩1281.8万个、换电站4443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实现量产应用。‌‌


零碳解读:这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


8. 工信部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1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2025年发展重点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快突破新体系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落实好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深化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三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优化“双积分”管理政策,探索开展汽车碳排放、汽车动力蓄电池碳足迹管理,推动核算标准和结果的国际互认。


四是着力优化产业生态。研究开展整车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优势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产业生态。


零碳解读:从发展重点可以看出,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双积分”政策,探索开展汽车碳排放和动力蓄电池碳足迹管理,推动核算标准和结果的国际互认。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9.国家能源局:2024年全国风光累计装机超14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1月21日发布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风光装机容量一共达14.1亿千瓦。


零碳解读:风光发电装机容量之和已逼近火电14.4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此外,2024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42.03%,较2018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10.国内首部海上光伏海事监管办法施行


1月20日,《连云港海事局海上光伏海事监管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专门针对海上光伏海事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填补了相关制度和标准空白。


海上光伏建设施工涉及的出海人员和船舶数量多,作业周期长,占用海域面积较大,会对周边水域通航环境产生影响。国内海上光伏建设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海上光伏专用施工船舶少,可借鉴施工经验匮乏,登临保护设施不到位等问题突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压力较大。为科学统筹利用海洋,保护海上光伏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连云港海事局出台该监管办法。


零碳解读:《连云港海事局海上光伏海事监管办法(试行)》的实施,将有助于科学统筹利用海洋资源,降低海上光伏建设对周边水域通航环境的影响,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同时为海上光伏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与服务保障。


二、专题碳讨


地方两会绿色热词盘点,2025年各地瞄准哪些绿色新赛道


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绿色发展依然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方向。2025年,各地纷纷布局绿色新赛道,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绿色消费”“零碳园区”“无废城市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建筑”“节能降碳行动”等成了两会绿色热词。


图/IC


新能源汽车、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崛起


多地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2025年的重要发展方向。上海明确提出,将围绕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等“六化”趋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天津生态城则聚焦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七大重点领域,打造“5×7”绿色低碳产业矩阵。


此外,多地还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领域的发展。


多地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广东省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产量增长43%,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2025年,广东将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等项目建设。上海也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另外,陕西也计划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加快法士特新能源变速箱等项目投产达效。


多地将氢能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四川提出全链条布局推进“氢能+交通”应用,全省已建成加氢站15座,居西部第一,2025年,四川计划构建“水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体系,推动氢储能与其他储能形式协同发展;广东则将氢能列为新兴产业之一,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陕西提出力促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图/IC


2025年,多地迎来零碳园区与绿色工厂建设风潮


2025年,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的建设将成为各地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国家层面已明确提出推动零碳园区和零碳社区的建设。多地积极响应,计划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打造一批零碳示范项目。同时,多地还计划培育更多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推动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


河南省提出,2025年将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4个重点行业的绿色化改造全覆盖,计划建成100个绿色工厂和10个超级能效工厂。此外,河南还将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


广西计划在2025年实施绿色经济示范行动,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强传统行业的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并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同时,广西还将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将带动上下游绿色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据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此前的采访估算,2025年仅国家级经开区就将启动至少300个零碳园区的创建工作。这一趋势为绿色低碳技术、能源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绿色消费成为多地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将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近期,绿色消费也成为多地两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信息消费,增加生育养老、美丽健康等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此外,北京还将通过优化消费载体、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绿色消费。


上海则将绿色消费纳入重点促消费领域,计划通过举办“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活动,推动绿色消费与新型消费融合发展。另外,上海将绿色消费与首发经济相结合,计划通过引进更多绿色低碳领域的首店、首展,提升消费市场的绿色化水平。这种融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图/IC


多地提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在生态保护方面,多地提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和固废全链条闭环管理。同时,多地还计划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的绿色化水平。


重庆市提出2025年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发布“无废指数”,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强化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深化锰污染整治。此外,重庆还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分行业分领域推进节能降碳,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稳妥扩大碳交易市场。此外,广东将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常态化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建设全省域“无废城市”。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建设“无废城市”。同时,河北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