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洒落在帐篷顶防雨布时,赖宇(化名)总会想起那个夜晚。


那是他第一次在山上露营,风撕扯着帐篷,他一夜无眠。如今,他家里堆放着七八顶大地色(接近棕、绿等一系列颜色)帐篷,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都花在露营上。这个春节,他打算和朋友去山脚守一场云雾中的日出,就像近几个月来的每个周末那样。

而在几十甚至数百公里外的邕江畔,晨光未至,草坡上早已零星支起天幕,卡式炉煎着滋滋作响的肥牛,新能源汽车为电磁炉放着电流,火锅汤底翻涌如浪。


这些露营爱好者的足迹从深山蔓延到城市江岸,撑起南宁的露营地经济。老板们选择春节不打烊,给场地挂上春联、横幅,同时备好食材,等待走亲访友归来的顾客们前来消费。这场裹挟着火苗噼啪声的“露营热”,正让当地人重新读懂家乡的山水之美。


广西南宁石埠附近露营地。受访者供图


到野外露营重新认识家乡美


春节期间,赖宇打算约上两三好友,自驾去往广西南宁武鸣区大明山脚下露营,趁着小长假在露营地住上两三天,弥补夏天的遗憾。


广西冬天气温高达20摄氏度左右,在帐篷里过夜温度刚好。并且“南宁的冬天短,可能某天气温突然就升到了30摄氏度,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露营过夜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时机。”赖宇说,他早就准备好了羽绒睡袋、柴火炉、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天气合适就出发。


到了露营地,熄火,下车,将后备厢里的露营装备一一搬到草地上。先花上十几分钟支好帐篷,再摆放桌椅,安好睡袋。如果希望露营更有氛围感,还可以在帐篷周围摆放鲜花,挂上灯带。


搭帐篷是赖宇觉得露营有趣的地方之一,“就像布置自己的小家或搭乐高一样”。爱上户外露营大半年时间里,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往外跑,已经变成了一位搭帐篷熟手。


第一次上山露营时,他和朋友的帐篷不够结实,夜里被风吹得呼呼响。赖宇担心帐篷散架,一夜无眠。如今他再谈起帐篷的类型、品牌时已经头头是道,他买了七八顶帐篷,几乎都是大地色。“每次出门都会根据天气情况和心情选择不同的帐篷。”


购买帐篷等露营装备花了赖宇将近2万元。去年7月“入坑”后,他每个月都会把1/3的工资用来购买露营装备。“大部分是帐篷的钱,一顶帐篷的价格能达到一两千元,桌子一般要三五百元。灯具价格区间比较广,贵的话也需要千元左右。”


拉紧绳索,检查地钉和门窗,平整外帐,帐篷就算是搭好了。赖宇和朋友们分别拿出各自的食材,架起炭火,准备做饭。有人自告奋勇到营地小卖部买酒水和调料,所有花销最后大家再AA(平摊费用)。


在露营地,如果自备食材,一般按人头或车子数量收取场地费;也可以购买营地套餐,包括场地和食材的费用,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


能够起明火是郊外露营地有别于市区的地方,不仅能生火做饭,还能放烟花、燃篝火。山水间、草地上,他们烤肉,煮火锅或饺子,还围炉煮茶、喝酒聊天。


“噼啪——”,每当火炉里蹿起明黄色的火苗,赖宇工作一周的疲惫仿佛也随之化为灰烬。由于迷恋火光带来的这份治愈,他特地购买了一座观火炉。四面透明玻璃围住中间的小火苗,看着这样的景观,他才有力气继续讨生活。


广西南宁大明山篝火露营。受访者供图


露营地的每顶帐篷周围基本配备了一到两个灭火器。并且露营地大多靠近江河,从河里抽水灭火相对方便,部分露营地在建设之初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工程设计。同时,露营地所属园区的安全员或保安也会定时巡检。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其经营范围内通过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等方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经批准野外用火的,用火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监管。用火单位和个人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并安排人员监管和看守;用火结束后应当检查、清理火场,严防失火。


露营让赖宇认识了7、8位新朋友,大明山附近的露营地是他们经常聚会的“据点”。有时,赖宇也会独自去露营。前不久一个周末,他来到大明山脚下生火做饭,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夕阳西下,大明山隐匿在层层云雾之外。


“当时我立刻理解了别人所说的‘广西山水很美’是什么感觉。”赖宇说,而在这之前,他对此并没有太强烈的感受。


市区江边露营点一位难求


在广西南宁,露营不一定非要到区县或野外。邕江流经整座城市,站在滨江公园、临江未开发的土地上,同样能望到大江东去,这些地方也挤满了露营的人。


这些地方经常一位难求。李莹(化名)每次驱车前往江边露营时,都要在找车位上花费一番工夫。“顺着一条道看过去,只要是有草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如果去得晚,可能都没法在路边停车。


有人甚至早起到江边占位置。去年中秋,赖宇早上8点路过江边时,看到有人已经支起了天幕,但天幕底下没坐着人。这些人通常打算先占好位置,等天黑后再来露营赏月。


到江边露营通常省下了一笔场地费。选择在这些地方露营的人,一般不像户外爱好者一样对露营那么“上瘾”,他们的露营装备未必齐全,如果要组一个这样的局,需要大伙凑齐装备和食材,各自从家里带来天幕或帐篷、桌椅、灯带等。有人甚至常年把这些东西放在后备厢里,随时准备组局露营。


在市政管理要求下,江边限制明火使用。根据《南宁市公园条例》规定,公园内不得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不得在非指定区域烧烤、宿营等。


如果参加江边露营,李莹更倾向于带上卤味、熟食、果切等经过处理的食物,也会购买速冻肉串、生虾等食材用于烧烤。这些食材放到卡式炉或其他带小煤气罐的炉子上,十几分钟后就能端上桌。


草地露营。受访者供图


为了在江边创造煮东西的机会,李莹甚至见过有人用上了新能源汽车放电枪插座,给电磁炉通电煮火锅。


她在江边跟亲戚、朋友都露过营。“如果和亲戚一起,他们通常会带上自己的孩子,我们露营的活动内容和时间都会照顾孩子们的喜好和作息。如果和朋友一起露营,大家更随意些。”李莹说。


她认为,现在正是适合玩乐的好时候。卖气球的小商贩时不时路过江边,孩子们看到后便会围上去,央求家长买下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的气球。拿到气球后,他们手一松,气球像风筝一样升高,身后的小狗追着孩子们的影子跑。


国内露营经济今年有望带动1.4万亿市场


如果想在市区内真正通过明火感受露营氛围可以选择专门的露营地门店。这些露营地既接待散客,也承接团建或定制化项目。

周末和节假日是露营地提高营业额的好时机。部分露营地春节不打烊,同时做好了大年初三或初四后客人回流的准备。


从初一到十五,三口井烧烤帐篷营地(简称:三口井)老板张紫婷准备了砸金蛋送礼品、投壶、猜灯谜等活动。邕江畔CAMP营地老板梁凭静在停车场附近某个点位旁插上道旗,还挂满了灯笼、对联。


刚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正赶上公司年会高峰期,露营地很是忙碌。这些露营地一般会根据季节、节假日更换场地布景和打卡点风格,推出主题活动。梁凭静就在跨年夜给每位客人送去火把,让他们可以参与2024年至2025年的字体点燃活动。


受访露营地老板都拥有一定的策划经验。张紫婷还同时经营着广告和装修公司,梁凭静在经营露营地前做过婚礼、酒店策划。

这些露营地称他们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的,有固定合作商。成本支出主要是食材,草地的日常维护也需要花钱。


受访露营地老板认为,两三年前是南宁,甚至广西露营门店的爆发期。“2023年我们刚开业那段时间,甚至不用专门做营销广告,只是各企业、团队帮忙发发朋友圈,基本就能达到满座状态。”梁凭静说。


张紫婷表示,目前自己老客、新客生意都在兼顾,她的露营地开在月租金2万元左右的旅游街区里。去年9月,她投入37万元左右改造场地,更换帐篷,这次改造的投入还没有完全回本。


梁凭静与当地旅游集团合作开发经营一家近百亩的露营地,前期投入了差不多300万元,目前也没有回本。


露营地遇获客瓶颈,几乎都在“卷”视觉内容(又称:打卡点)、景观和活动内容。另外,对于像梁凭静所经营的露营地来说,面积较大,又相对远离市区活动范围,还需要解决夏天客流量少的问题,让营业额曲线变得更平滑。


受访露营地老板给出的解法是增加露营地产品或内容,以及精准获客。他们认为,现在仍然是露营经济的风口期。


张紫婷考虑,过完年后,在三口井中间的空地搭建一个可以调酒的露天吧台,以及把分店开到大学附近并与自己名下的运动俱乐部结合,另一间位于商场的分店则打算引入民谣弹唱歌手。


梁凭静的露营地还有一些土地尚未开发,他打算在那些区域里陆续增加孩子们喜欢的草地车、扩展动物区范围并引入更多物种,甚至还希望能够承办音乐节。


张紫婷和梁凭静所经营的露营地只是我国露营经济在广西小城的缩影。近年来,露营经济蓬勃发展。根据艾媒咨询研报数据(含预计),2022年至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134.7亿元、1334.4亿元、2139.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8%、17.6%、60.4%;带动市场规模分别为5816.1亿元、7873亿元、11554.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6%、35.4%、45.8%。


露营经济市场空间依旧广阔。艾媒咨询研报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三口井酒棚打卡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摄


三口井有一个打卡点,布景灵感源于过去的街坊酒肆。木制酒棚上搭着茅草屋顶,棚前随意堆放几排显得“上了年纪”的酒坛。张紫婷说,原本那里挂着《将进酒》的诗词,以及“勾栏瓦舍”四幅画。“我希望这里是一个让客人觉得随意、开心的地方。”在身后帐篷客人的欢声笑语中,她说完了这句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编辑 袁秀丽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