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成了消费热点。多地在春节假期推出了非遗活动,逛庙会、游园会成了人们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这也激发了相关领域的消费需求。


2025年春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表现亮眼。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与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提升5.4%,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长5.1%。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动物园、博物馆等是春节假期预订热度最高的主题。其中,历史文化类景区和博物馆类景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0%。洛阳的龙门石窟,苏州的拙政园和开封清明上河园成为春节热门历史文化类景区。


多地晒春节消费成绩单 非遗消费成热点


2月5日,多地晒出了春节消费成绩单。在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千余项“京彩四季·福满京城”主题活动带动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35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


在广州,据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监测数据,假期前七天(1月28日至2月3日),在地消费实现364亿元,同比2024年春节增长8.3%,其中,线下消费208亿元,同比增长11%;线上消费156亿元,同比增长5.1%。


在上海,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数据,节日7天(1月28日至2月3日),全市线上线下消费为465亿元,境外来沪客群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8%,交易笔数同比增长63%。


在天津,据联通大数据,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6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游客花费156亿元,同比增长26.4%,人均消费965.63元,同比增长8.3%。


作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多地新春活动突出非遗特色。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春节庙会”搜索量暴增633%,“古城酒店”搜索量上涨228%,近4成非遗搜索者为00后年轻人。


在济南,非遗还成为其春节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春节期间,济南的非遗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舞龙舞狮、剪纸、面塑、糖画等传统技艺展示,以及泉水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文化体验,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还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携程数据显示,济南的非遗相关项目门票同比去年增长近7.5倍。非遗热门目的地如趵突泉景区、大明湖景区等搜索热度翻倍。


传统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新需求 电影消费火热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春节假期,我国有两大消费亮点值得关注。首先,我国文旅消费表现火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消费场景,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类消费场景在春节期间广受欢迎。如舞龙舞狮、逛庙会等,还有许多地方推出了传统年味习俗,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激发了相关领域的消费需求;二是旅游市场,今年春节旅游市场非常火爆,许多人选择一边旅行一边过年。国内游方面,哈尔滨的冰雪游、西双版纳和三亚的避寒游都非常受欢迎,此外,出境游和入境游也有不错的表现。


的确,支付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成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长途出境游热度不减,用支付宝前往欧洲的游客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达30%。除英、法、意等传统热门旅游地,瑞士、奥地利、土耳其等新兴小众目的地日益受欢迎。


支付宝数据还显示,假期前五天(1月28日至2月1日),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1.5倍,用支付宝做外国人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也增长了一倍。


“第二大亮点是,电影消费市场异常火爆,票房和观影人次都创了纪录,再次印证了春节期间人们观影需求的旺盛,看电影已经成为春节假期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付一夫对记者表示。


国家电影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48.39亿元票房领跑,《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位列二至六位。


付一夫表示,今年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创纪录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电影题材多样化,涵盖神话、武侠、悬疑、喜剧等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同时,春节档影片整体质量和口碑较好,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观影意愿。


以旧换新迎高峰期 今年消费回暖可期


值得关注的是,春节假期也成了以旧换新的高峰期。


年初,官方发文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实施购新补贴,家电延续以旧换新政策。


根据相关文件,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对于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产品,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手机等3类数码产品的补贴为购新补贴,不以“交旧”为前提。


同时,家电以旧换新也加大力度,即将原来的8大类家电扩围至12大类,其中,新增加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4类产品,且将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扩围至3件。


补贴政策激发了民众消费活力。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1日,有159.3万名消费者购买12类家电产品合计191.5万台,同期,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超5.8万份,带动新车销售超75亿元。


在地方,据成都市商务局数据,1月27日至2月3日,成都市第一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直接拉动汽车消费1.7亿元;全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5.5万件,拉动消费1.3亿元;数码产品购新补贴15.1万件,拉动消费4.4亿元。


郑州首批组织了1000多个家电门店、712个数码产品门店参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举办家电年货节等“焕新”活动。截至2月4日,郑州家电数码产品以旧换新完成销售23万台,销售额达7.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数码产品的置换周期相对较短,潜在置换需求也更强,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落地,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24年,我国社零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2025年春节消费的“开门红”无疑为今年的消费进一步回暖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后市,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发布研报称,经济恢复和政策大力支持提振消费,有助于消费能力与意愿的提升,消费温和回升可期,预计2025年社零总额增长约4%-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