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给肠胃增加了不少负担,伴随假期结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也找上门来。如何打好节后保“胃”战?近期,“科普中国”平台、广东省汕头市市场监管局等发布节后饮食提示,建议清淡饮食、规律饮食,细嚼慢咽、吃动平衡。

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发文指出,节后可以养成饮食清淡、多吃蔬菜、适量肉类、适量粗粮、坚持饮奶的好习惯。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或不吃高油、高甜或油炸食物,并适量运动,做到吃动平衡。

春节期间不但大鱼大肉多,往往口味也偏咸。摄入过量食盐,会导致血液中的钠含量上升,加重肝肾代谢负担,还会造成水肿,使人看起来更胖。长期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清淡饮食才能更健康。因此,节后饮食要少盐。

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钾等营养素。多吃蔬菜可起到清除肠内垃圾的作用。同时,蔬菜是呈碱性食物,可中和过年吃的呈酸性食物鱼肉,调节身体酸碱平衡。

粗粮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1、钾等营养素,适量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需要注意的是,过量食用粗粮可能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造成胃肠发胀等不适情况。粗粮薯类在主食中占比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宜。

很多人认为过年吃肉吃多了,年后可以全部素食,这是一种误区。不吃肉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缺乏,造成肌肉分解、新陈代谢减低,影响健康。节后吃肉以瘦肉为好,少吃肥肉。

奶类属于碱性食物,可补充钙和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多种脂肪酸与卵磷脂。坚持喝奶对健康有利。

用餐顺序上,“科普中国”平台文章建议,用餐半小时前可喝一杯水,增加饱腹感。用餐时,第一口吃蔬菜,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选择牛肉、鱼肉、虾肉等蛋白质含量高且饱和脂肪酸低的肉类,一次吃一拳头的量,避免摄入过量碳水。餐后可以来一杯绿茶、菊花茶等。水果也要选择低糖、低热量的,如千禧果、柚子、草莓、奇异果等。

用餐时间上,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发文提示,早餐、午餐不要一起吃。不吃早餐容易造成上午能量供应不足。早餐、午餐一起吃,容易导致吃多,致使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腹胀等。要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做到规律进食。

吃饭时不要吃过饱,以八分饱为宜。吃饭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可以提前引起胃液和其他消化腺分泌增多,为食物进入胃肠后被充分吸收做好准备,从而减轻胃负担,让胃细致地消化食物,把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