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人社部发布消息显示,任命邹澜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这是邹澜2025年以来的第二个新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邹澜已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多年,历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副司长、司长等职。2022年5月18日,邹澜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今年1月份,邹澜被任命为人民银行党委委员。
在邹澜上任之后,人民银行的领导体系将变成“一正六副”的格局,潘功胜为人民银行行长,其余5位副行长分别为朱鹤新、曲吉山、宣昌能、陆磊和陶玲。
今年公开露面多次 提及债市风险与长期资金入市
市场对邹澜并不陌生,他是人民银行的新闻发言人。今年开年,他已多次公开露面,并就债市风险、长期资金入市等问题答记者问。
去年底今年初,债券市场波动不断。邹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示债券波动风险。今年1月14日,针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的问题,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比较大,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人民银行尊重市场,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市场参与者的选择,也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他指出,
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这也是邹澜最后一次以货币政策司司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在数天后的1月22日,他就首次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另一场国新办发布会,主题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这次会议中,邹澜指出,2024年人民银行设立的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实施进展顺利,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期实践经验和业务开展情况,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适时推动工具扩面增量,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中长期资金增加投资。
内部擢升的“金融专家” 曾主导多项金融市场产品和制度创新
邹澜是人民银行体系内部擢升的“金融专家”。据了解,他曾参与、主导了多项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产品和制度的创新,牵头推进债券违约、房地产、P2P等金融风险的处置,具有丰富的金融市场管理经验。
时间回溯到三四年前,房地产市场风险是彼时作为金融市场司司长的邹澜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2022年年初,他曾公开点名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显性化,并指出“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
彼时,金融管理部门已在第一时间采取多个应对措施,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随后,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炉,助力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平稳运营。
一年半之后,已是货币政策司司长的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金融16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同时结合保交楼工作需要,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延长至2024年5月底。
2024年初,邹澜还领衔发表了《新发展模式过渡视角下的住房需求与供给》一文。该文指出,城镇化对住房需求的拉动下降,居民杠杆率、房价收入比对住房需求也产生下拉作用,地方土地财政、房企高杠杆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而未来城镇化对新建商品房需求的带动效应不宜过度高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