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这与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一以贯之。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提到,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提振消费政策部署体现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和系统性应对思路。这一系列措施从提升消费能力、优化供给结构、完善制度环境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展现了政策制定者对扩大内需关键矛盾的深刻把握。
“政策既注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如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财产性收入渠道拓宽),又着力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形成‘收入提升—供给升级—消费扩容’的正向循环。特别是将人工智能、健康消费等创新领域与传统大宗消费(住房、汽车)结合,既巩固存量又拓展增量。”李志起认为。
服务消费推动标准化建设与质量认证体系完善
本次国常会提到,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就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节点。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春节旅游”搜索量整体上涨168%。“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异地消费者贡献的餐饮团购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48%。
春节假期前往运动场所的滴滴打车需求同比上涨49%。滑雪滑冰活动热度不减,假期打车需求同比去年上涨40%,其中洛阳、徐州、威海、阿勒泰的滑雪滑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均超130%。春节假期入境用户在国内使用滴滴的打车单量同比上涨80%。
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老龄化加速,促使家政需求愈发精细专业。58到家报告显示,2024年护老保姆需求年同比增长21%,育儿嫂需求增长23%。本次国常会提到,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
当前,服务消费愈发重要。李志起认为,针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优化,既回应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现实需求,又培育银发经济、托育经济等新增长点。文体旅游与冰雪消费的布局,则将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衔接。
针对“一老一小”服务,李志起建议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制度,完善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社区养老托育领域的应用。文体旅游消费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破解跨区域消费的行政壁垒。
“将服务消费从市场自发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制度载体,推动标准化建设与质量认证体系完善。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服务消费统计监测体系,健全预付卡监管等配套制度。”李志起提到。
“人工智能+消费”应同步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2024年以来“以旧换新”热度持续,本次国常会再度提到,“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早在2025年初,以旧换新政策层面的加力扩围有了新消息,由2024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李志起认为,以旧换新等政策直接撬动当期消费,而社保体系完善(医疗、住房保障)则着眼消除消费后顾之忧。这种“即期激励+预期稳定”的组合拳,有助于突破当前消费复苏的“流动性约束陷阱”。
“消费补贴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政策,短期可以通过补贴商品消费来实现内需的快速扩大,但商品补贴带来的需求增长如同潮汐,快速上涨、快速减退,存在透支未来的风险。中长期来看,需要转向服务消费补贴,以实现扩大内需的细水长流。”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今年以来,DeepSeek成为流量之王,人工智能消费受追捧。本次国常会提到,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人工智能+消费”逐渐升温,DeepSeek出圈后,一时间开设付费社区、上架付费课程或者以DeepSeek为噱头销售商品,将这一款完全开源、免费的AI大模型变成了赚钱工具。
李志起认为,“人工智能+消费”应同步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算法审计制度。健康消费发展需严格行业准入门槛,防止伪科学产品扰乱市场。
本次国常会提到,要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李志起提到,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突破传统运动式整治思维,强调信用约束与质量标准的制度化建设。建议构建“黑名单”跨部门共享机制,建立消费维权公益诉讼制度,强化平台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当前消费市场的复苏仍面临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供给结构转型滞后、消费信心波动等多重挑战。国务院此次政策部署既抓住了关键痛点,也预留了创新空间。”李志起建议,成立跨部委的消费促进委员会,统筹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建立消费政策效果动态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工具组合。
李志起建议,未来需要以“政策试点—效果评估—制度固化”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推进实施,在动态调整中实现消费驱动增长模式的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领域,建议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规则对接,将消费升级转化为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优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