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释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暖意,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中小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开年以来,国内中小企业预期基本稳定,发展信心较强。


各地纷纷推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中小企业好,地区经济才会好。各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方面,主要体现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平等对待各类企业、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给予财政奖励与补贴、强化金融支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项目等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各地纷纷提出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北京市委书记在调研走访中小微企业并主持召开中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充分用好北京创新资源和政策优势,在硬科技上下足功夫,形成更多“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广东省“新春第一会”强调,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壮大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广东省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安徽省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聚焦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安徽省提出,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家以上;健全“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指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各地“新春第一会”普遍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等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上升


2月11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较去年12月上升0.1点。其中,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均为6升2降,分区域指数3升1平。


从分项指数来看,1月份,中小企业景气水平回升向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由降转升,资金指数、效益指数继续下降。


从分行业指数来看,行业运行稳中向好。1月份,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由降转升。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指数继续下降。


从分区域指数来看,1月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别为89.7、89.9、88.1和81.0,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指数有所上升,分别较上月上升0.1、0.3和0.3点,中部地区指数与上月持平。


从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整体来看,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预期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改善,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劳动力需求有所增加,供给减缓,但中小企业资金状况小幅收紧,企业成本小幅上升,企业效益有所下滑。


中小企业协会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释放,带动国内需求加快回暖,消费和投资持续扩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中小企业信心预期和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生产经营活动加速活跃,景气水平稳步改善。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风险挑战仍然较大,内部周期性和结构性压力并存,经济运行回升态势仍有波动。


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以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全方位扩大需求,为中小企业创造可持续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