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三板挂牌奶企宁夏骏华月牙湖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骏华农牧”)被第三方申请进行预重整,法院已决定受理。近几年,骏华农牧受奶价下行环境影响业绩连续亏损,眼下正陷入诉讼赔偿、负债率走高、挂牌层级下调等麻烦当中,距北交所上市目标越来越远。
法院受理预重整申请
据骏华农牧公告,2025年1月2日,申请人温海升向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骏华农牧进行预重整申请。经审查,骏华农牧具有一定重整价值,符合预重整审理相关法律规定。为准确识别骏华农牧重整可能性,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质效,法院决定受理温海生提出的预重整申请,并指定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担任预重整管理人。
骏华农牧称,本次启动预重整程序不代表法院最终受理申请人对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不代表公司正式进入重整程序,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预重整成功,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如果法院裁定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法院宣告破产的风险。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称,重整是在法定程序下进行债务重组,而预重整是在正式进入法定程序前,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进行直接协商。预重整同样是一种债务重组方式,只是缺少法定程序的强制性和第三方参与。重整和预重整的触发条件都是债务违约,不一定是资不抵债。
骏华农牧麻烦缠身
资料显示,骏华农牧成立于2011年5月,是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生鲜乳生产与销售、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的农牧科技企业,2014年7月挂牌新三板。眼下,骏华农牧可谓麻烦不断。
2024年半年报显示,骏华农牧作为被告或被执行人,涉诉累计金额接近3087.3万元,占期末净资产比例为25.75%。两起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分别约为2139.54万元、763.74万元,其中一起诉讼纠纷源于骏华农牧拖欠中国百货纺织品有限公司玉米青贮饲料款。
截至2024年6月底,骏华农牧因诉讼原因,基本存款账户被冻结43855.68元,公司其他3个一般存款账户合计被冻结25947.38元;合并资产负债率达到82.86%;公司抵押的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总额占总资产的27.77%。
受消费市场低迷、生鲜乳价格下降、生物性资产销售价格下降等影响,骏华农牧2024年上半年收入、利润双降,期末未分配利润累计余额接近-1.2亿元,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2024年12月11日,因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骏华农牧从创新层调整至基础层。
难以迈进北交所
与如今的境况相比,骏华农牧也有过“高光时刻”。
2019年10月,骏华农牧宣布与蒙牛乳业、中粮糖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蒙牛乳业或以债转股或参股等形式收购骏华农牧股份,骏华农牧拟收购中粮糖业全资子公司中粮屯河惠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在奶源合作方面,骏华农牧与蒙牛乳业拟在生鲜乳购销方面深度合作,蒙牛将提供累计不超过1亿元的扶持资金,支持后者扩大规模。在项目合作方面,蒙牛乳业拟以债转股或参股等形式收购骏华农牧股份,整合双方平台、技术、品牌等方面资源。受相关消息影响,骏华农牧股价一度暴涨。不过从后期公告来看,该协议最终未能达成。
2020年10月,骏华农牧与天风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并向宁夏证监局报送“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的辅导备案资料”。骏华农牧当时公告称,公司符合进入精选层的财务条件。
根据2020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只要是挂牌满一年的精选层企业,且符合上市条件的新三板企业,将可直接申请赴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然而据骏华农牧2022年4月发布的北交所上市辅导提示性公告,2020年度、2021年度,骏华农牧经审计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5亿元、2.11亿元,分别增长35.69%、2.8%;归属于挂牌公司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为依据)分别约为1280.04万元、160.5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为依据)分别为5.13%、0.62%,未达到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如今,伴随公司从创新层降至基础层,加之北交所定位专精特新、监管政策收紧,骏华农牧距上市又远了一步。
业绩受奶价下行影响
从业绩表现来看,骏华农牧受奶价波动影响较大,且对大客户蒙牛较为依赖。
受国内奶源过剩、库存压力大、进口大包粉冲击等影响,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在2016年—2018年身处下行周期,骏华农牧同期净利润连续下滑。此后,我国奶牛养殖业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2021年。受此影响,骏华农牧2019年实现扭亏,2020年营收增长35.69%至2.05亿元,净利润大增2348.42%至1280.04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此轮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乐观的长期前景,导致2020年至2022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据奶业专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加之乳制品市场消费不容乐观,我国奶价、牛价持续走低。
在此背景下,2021年—2023年,骏华农牧营收分别为2.11亿元、2.52亿元、2.04亿元,净利润分别160.5万元、-954.24万元、-7463.8万元,亏损加剧。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从2019年的51.49%增长至2023年的78.21%。截至2023年末,骏华农牧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骏华农牧对大客户蒙牛的依赖,也反映出其抗风险能力薄弱。财报显示,骏华农牧近年来向蒙牛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合计销售额占公司同期年营业总收入的八成以上,2023年相关占比为88.28%。骏华农牧在年报中提醒,公司客户相对集中,一旦蒙牛集团主要采购计划发生变动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短期内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骏华农牧只是中小牧场的一个缩影。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预计,在调整期,小牛场将出现30%以上的退出,部分大型牧场发生重组和并购。适当出清和压缩产能有利于缓解生鲜乳供给过剩。出售部分中低产牛甚至后备牛,保障现金流安全,是牧场第一要务,部分牛场已有抄底者考察后备牛。
骏华农牧曾在2024年4月公告中表示,将依托与蒙牛签署的10年生鲜乳收购协议,通过托管、代养、场地租赁等合作方式来吸收无法继续经营的中小牧场优质泌乳牛进行饲养,使现有养殖区域逐步达到满园状态,从而快速增加公司经营收入,同时从养殖规模、优化成本控制、提高奶牛产奶量、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实现扭亏。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