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央视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赛力斯超级工厂,780辆“重庆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问界登上舞台,车前灯、尾灯、刹车灯随着音乐律动显现出“蛇年春晚”等图案,让观众记忆犹新。
而“赛力斯超级工厂”仅仅是一个缩影。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销售95.3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90.5%;重庆的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7%。
正是抢占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使得重庆经济在2024年实现“弯道超车”,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增长5.7%,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今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去,重庆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
那么,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下,重庆为何能实现弯道超车?在全国竞争格局下,作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重庆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新春第一会”定调,重庆要“全国进位”
2月5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新春第一会”上表示,要聚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纲领总遵循,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迭代升级“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构架,奋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
今年重庆“新春第一会”一个重要背景是,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
而“六区一高地”也是此次“新春第一会”强调的重点。比如,在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此次会议指出,重庆今年想持续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等,努力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争创新地位。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三峡学院校长李敬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新春第一会’重申了‘两个定位’,同时,在‘六个区’的基础上新增党建‘一高地’。同时,此次会议再次明确了重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加强科技创新、拓深内陆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等,阐述了今年重庆发力的重点和方向。”
而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袁家军再次明确重庆要“全国进位”。对此,李敬表示:“今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依旧维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速目标,这一增速是必要的,这是重庆、成都打造‘双城经济圈’,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第四级’的战略需要。”
弯道超车,“重庆制造”突围
去年,重庆的经济发展增速令全国瞩目:2024年,重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增长5.7%,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超过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位。同时,重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那么,重庆为何能够“弯道超车”?细究来看,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速成为广州和重庆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而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拉动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引擎就是新能源汽车。重庆2024年汽车产量达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大幅领先于全国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90.5%,近乎翻倍。而广州大本营主要就是燃油车,2024年,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重庆新能源汽车为何能够快速发展?对此,李敬分析称:“首先,重庆有汽车制造的基础,比如老牌长安汽车,年产量约30万台;同时,重庆引进巨头车企,比如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问界M9连续9个月位列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第一;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暴涨182.84%。再次,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形成配套支撑,双轮驱动;最后,重庆持续推进内陆开放,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出海,加快开拓东南亚、欧洲市场,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突破。”
新能源汽车正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一环。在“33618”战略指引下,去年,重庆整车出口突破50万辆,笔记本电脑产量稳居全球第1,功率半导体产量居全国第3,无人机适飞空域开放程度全国第4……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重庆一直以来的强项是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世界上50%的笔记本电脑都是重庆造”。截至2024年,重庆连续8年实现笔记本电脑产销量全球第一。
李敬分析称:“重庆笔记本电脑销量全球第一正是得益于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这一战略定位。重庆打通‘渝新欧’南线欧亚大陆桥,相比海运节省24天,为电脑企业解决了交通物流的大难题。”
同时,在新一轮产业洗牌的背景下,重庆还加快步伐布局新质生产力。比如,梁平区致力于建设西部一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其发展低空经济有着清晰的目标:到2027年,低空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示范区,航空航天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产值达到500亿元。
从“制造”到“智造”,如何转型升级?
虽然重庆很多产业在去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重庆还需要进一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李敬指出:“比如,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向高端迈进,增强科技加持;比如,‘电子+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除了笔记本电脑业务,加大对中高端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布局力度,加强服务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等。”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也指出:“‘重庆制造’发掘新的增量,可在智能制造、设备升级和加速出海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
“加快传统产业设备升级,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黄庆华指出:“‘重庆制造’需要进一步推动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
“在重庆的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还是占大头,很多还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以收取代加工费为主,量虽大但是产业利润薄。重庆的产业前端自主研发不足,产业后端品牌定位低端化,这种现象也存在于笔电、汽车等产业中,迫切需要及时转型升级,加大自主科技研发,走品牌化路线。”黄庆华如是说。
“‘重庆制造’还需要向‘重庆智造’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涌现,完成这种转变需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兴数字平台企业进驻,比如杭州能够培育出DeepSeek这样的数字平台企业,还是因为拥有适合新兴数字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黄庆华补充道。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6%,今年重庆怎么干?
在今年的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细分来看,今年,重庆将协同推进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实施“2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新实施1500个工业技改项目,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0%;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力争枢纽通道联运量增长20%……
其中,新能源汽车依然是重庆发力的重点。在2025年2月6日召开的重庆市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略目标,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
李敬指出:“一方面,今年,重庆将继续‘33618’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快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此外,加大固定投资、基建投资,推动房地产等行业回升等,从多方面发力实现质量双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制图 师春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