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eepSeek的热度仍在持续,相关概念股持续上涨。瑞银中国对中国AI概念股的跟踪显示,今年年初以来,这些股票上涨15%,跑赢了MSCI中国指数9%。
有外资机构指出,DeepSeek或将影响全球AI行业格局,在其推动下,AI板块有望成为一季度中国股市的热点。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DeepSeek的成功或可成为中国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它将有望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
DeepSeek具有创造性突破 金融等行业运用前景乐观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以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具有创造性的突破。
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马力勤表示,2025年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的推出备受世界瞩目,体现了中国知识产权已获得全球认可,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筑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DeepSeek-R1是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何大勇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发展至当下,用于训练模型的优质语料已经使用殆尽,“堆算力”的模式让成本增长太快,这两条传统的发展之路均遭遇了瓶颈。但是R1的推理能力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推理的“慢思考”让成本下降,同时还提升了回复质量。而DeepSeek的开源属性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国产化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金融机构等行业对安全的顾虑。
在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正在接入、布局基于DeepSeek-R1的人工智能体系。
在何大勇看来,金融行业运用DeepSeek的前景非常乐观。行业排名前50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都应该积极布局DeepSeek以及其相关应用,因为它可以被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投资研究、产品销售、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日常办公等。而在AI Agent等发展的协力作用下,“AI幻觉”等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此外,匡正认为,DeepSeek不仅是一项瞩目的科技事件,它可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事件。而AI应用层加速渗透以及AI Agent将开启规模化落地。DeepSeek新一代模型的发布意味着AI大模型的应用将逐步走向普及,加速AI应用落地。2025年有望成为全球主要AI Agent基于本轮大模型技术创新产生的应用规模化落地的一年。
DeepSeek提振中国股市 投资机会藏在这几个领域
对于DeepSeek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多位外资机构分析人士指出,多个领域的概念股值得关注。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从基本面看,AI对大多数公司的收入贡献有限,而且激烈的竞争可能在短期内限制盈利上行空间。对大盘而言,由于科技股占到指数的12%-20%,AI可能带来一定估值上行潜力;而从历史上看,A股题材股的涨幅大于港股。
王宗豪表示,从基本面看,随着 AI 用户(如云提供商)继续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争先恐后地构建生态系统,IDC公司、硬件制造商等基础设施提供商将最早看到收入贡献。
匡正预计,2025年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进程或将加速,国内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也将持续扩大其产品覆盖范围。汇丰建议关注AI基础设施。此外,人形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等AI赋能行业的想象力空间被拓宽,中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AI自主链条的深度结合也将可能进一步使该板块受益。
外资机构同样看好软件公司的潜在估值上升空间。
王宗豪指出,参考2019年-2020 年(云计算)和2023年(AI)的经验,软件公司的估值涨幅最大,在此期间其P/S上升4个-14个百分点。相对于大盘,软件股的估值仍比 2021 年初的高点低 53%,比2023年的高点低38%,而硬件股的估值似乎与前期高点大体一致。
在匡正看来,随着全球各大AI Agent不断开拓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的可能性,在新技术赋能下诞生的不同领域的各类应用,将有望吸引更多投资机会。因此,汇丰看好率先探索细分领域应用落地的国产应用厂商,重点关注包括工具软件、重点行业软件以及通用管理软件行业。
不过,匡正还提示,在看到DeepSeek所带来的成长板块热度的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注意风险。如技术迭代带来的竞争格局变化及未来利润兑现不及预期;全球大规模用户使用后带来的数据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风险;情绪过度高涨带来的概念炒作风险;以及AI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同时,宏观经济和基本面挑战犹存,后续更广泛的行情需要积极政策支持进一步催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