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人民银行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思路将持续调整优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此次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延续了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亚洲金融论坛等多个场合的讲话精神,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动态优化,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


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政策扩大消费补贴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将更好释放消费潜能。同时,合理适度优化产能也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企业效益合理增长的重要举措,长远看有利于实现宏观供求平衡,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改善社会预期。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宏观思路转型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宏观调控思路也在加快调整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此创造条件,更大力度支持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专门强调,要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政策质效,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需求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提升对汽车、家电、家居、文旅体育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养老产业作为促消费的重点领域,《报告》还设置专栏对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解读。《报告》指出,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未来将进一步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


货币政策框架将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银行在转向价格调控方面又实施了很多重要举措。 


同时,《报告》还明确了人民银行的政策利率,增强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增加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更好“框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大力整改违规手工补息,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约束,有效提升利率传导效率。 


专家表示,经过多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多次降准降息后,利率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将持续激发消费、投资需求。


“当前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仍面临一定约束,未来关键是要把握好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平衡,引导银行树立自主理性定价理念,避免过度‘内卷’式竞争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上述专家表示。


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针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将“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放在了首位。《报告》指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专家表示,从存量看,我国M2和贷款余额分别超过310万亿元、250万亿元,货币信贷存量已很大,金融总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保持稳固。在各项增量政策的带动下,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有望在去年较高基数下,继续保持较好增长。


该专家指出,从长期看,随着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导致广义货币、信贷等金融总量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持续下降,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也是一个趋势,当然这种转变有个过程,短期内金融总量还会较为平稳,继续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