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头部品牌迅速拓展,量贩零食行业向“红海市场”转变,同时迎来发展瓶颈,转型成为重中之重。量贩零食企业鸣鸣很忙集团日前宣布推出“赵一鸣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与胖东来、盒马等企业类似,鸣鸣很忙也有30款自有品牌上线。


事实上,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各个量贩零食品牌不再局限于传统零食店,零食有鸣、爱零食、零食优选、万辰集团等都已推出折扣超市业态。业内人士称,零食店以及社区零售行业迎来一次新的机遇,“更加有品质的商品+更加合理的价格”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行业转型:迈向折扣超市业态


2月17日,鸣鸣很忙举办“2025鸣鸣很忙省钱战略发布会”,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宣布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双品牌升级,3.0店型全面铺开,并推出“赵一鸣省钱超市”。新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与传统店铺相比,新店型增加了短保烘焙区,增设了鲜食鲜奶及低温冻品专区,满足社区居家日常所需。


据鸣鸣很忙创始人赵定介绍,3.0店型将重新评估门店使用空间,从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来设计。“零食店2.0实现了SKU(最小存货单位)数量的‘产品多’,接下来,鸣鸣很忙将围绕‘从人群到场景到品类’的深度洞察,增加品类,给门店业绩增长带来新的动力。举个例子,过去一个品类我们提供看起来很多SKU,实际上顾客可感知的细分品类并不丰富。现在我们将通过洞察顾客的真实需求,挖掘更多细分品类,顾客会感觉买到了真正想要的产品。”


同时,折扣超市正成为量贩零食行业扩张的方向。2024年12月,万辰集团宣布,旗下品牌“来优品”将发力“省钱超市”。据了解,其省钱超市面积300多平方米,比其他品牌的折扣超市面积更大。店内销售零食水饮、速冻品、米面粮油、个护家清、调味品等,收银区还配置便利店常见的烤肠机、蛋挞机、咖啡机等。


在长期关注零售行业的魔方云销咨询创始人任小东看来,量贩零食的本质是“社区硬折扣”,是便利店的加大版本。此前该模式叫作“量贩零食集合店”,现在叫作“省钱超市”,未来可能就是一个品牌名。“这里的关键不是从业者把自己叫什么,也不是竞争对手把自己叫什么,而是是否能持续吸引消费者进店,为消费者生活场景提供基于品类的总成本领先解决方案,顺便把体验价值做满、做多,这才是正解。”


来优品品牌创始人周鹏表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省钱”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共同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回归产品,而加盟商的需求是“少投多赚持续盈利”。在这样的供需及行业现状下,来优品从人群收入金字塔模型分析得出,山姆、开市客(Costco)等品牌聚焦20%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意,而80%的大众市场仍然存在供给空白,这是一个需求广泛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机会。


更早之前,2024年6月,零食有鸣带头试水超市业务,在成都开出首家批发超市。经过2个多月测试,零食有鸣批发超市验证了单店模型,8月底正式开放加盟。休闲食品企业三只松鼠收购的爱零食也已入局超市赛道,2024年12月7日在“大本营”长沙落地爱零食硬折扣超市首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陈立平指出,当前零售业面临消费预期弱、节约意识强、行业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行业发展环境变化。上游生产压力持续向零售端传导,“面临这些挑战,零售业这几年一直都在转型和自救。”


自有品牌战略:低价引流与品质提升


洗发水、啤酒、花生油……过去一年,零售行业明星企业胖东来的这些自有品牌产品成为“网红爆款”。此外,盒马、山姆、奥乐齐等零售品牌纷纷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引发消费者关注。而自有品牌产品的风,也在零售界“刮”起来。


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愈发显著,成为零售市场的新风向标,自有品牌则是重构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利益分配的关键。《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显示,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开发的自有品牌产品数从83个增长到111个,再到142个,年均更新率高达80%。自有品牌产品成为各个商家的必争之地。


鸣鸣很忙产品经营总监李芳介绍,其自有品牌之路将朝着两个方向努力。“首先,追求极致性价比,就是我们的‘红标’系列。其次,追求更高品质,就是我们的‘金标’系列。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让价格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品质提升的幅度。”


零售业竞争激烈,由于缺乏差异化优势,“价格战”屡见不鲜。因此,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进行特色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万辰集团方面发布的内容,自有品牌开发将是接下来重点战略之一,将产品品质、价格做到极致,满足消费者生活所需。未来将陆续有来优品自有品牌产品,以及“超值”“超省”两系列的商品问世。


任小东认为,在社区,生鲜供应链对生鲜商品的经营管理,对烘焙商品的工厂化改造、研发型驱动等,都极大影响了“社区硬折扣”的可复制性。而在“社区硬折扣”自己的零售品牌化完成之前,做自有品牌开发这条路,充满了坎坷,很难规模化,很难被消费者心智所接受。


并购整合: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行业头部品牌的战略动作,本质上是在重新划定竞争赛道,其供应链重构、业态创新和标准制定行为,既可能带来行业效率提升,也可能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


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机构分析,2023年—2024年,量贩零食行业进入加速整合期,区域性品牌逐步向全国扩张,头部企业如万辰集团、赵一鸣等通过并购和规模效应占据优势,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其中,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实现合并,万辰集团自2022年开始整合了来优品、好想来、吖嘀吖嘀等多个品牌。


2024年10月28日,三只松鼠宣布,全资子公司安徽一件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合计投资不超过3.6亿元,收购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已来(天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致养食品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其中,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是一家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还控股了成都本地连锁零食品牌“恐龙和泰迪”、贵州量贩零食品牌“胡卫红”、陕西零食品牌“零食泡泡”。


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2024年以来,量贩零食行业整合、洗牌加剧,头部企业加速全国化布局,第一梯队比第二梯队规模优势显著。虽然行业头部已经触及万店规模,但是量贩零食在国内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呈现“南多北少”特征。目前行业竞争激烈,正处于并购整合与扩张阶段,未来有望迈向寡头时代。


经过5年来的市场一线调研,任小东确认量贩零食第一阶段总量在7万家以内。他认为,大概率在2025年下半年,量贩零食的“品类杀手”模型就会走向终局。但从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来看,通过“量贩零食+”的形式,延续过去的“品类杀手”逻辑,定位在社区商业的商圈店型,量贩零食会长成一个社区折扣“商业新物种”。


任小东指出,如果量贩零食品牌不能真正从供应链优化上改善零供关系,真正从大单品打造、品类管理、空间管理上打磨自己的精细化零售技能,而是把重心放在依靠市场地位,重新玩起过去传统零售商跟品牌商的博弈手段,那么过去KA(传统商超)的结局,就是未来量贩零食的结局。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