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冲刺IPO(首次公开募股)的陕西石羊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羊农科”),近期被北交所围绕业绩真实性、关联交易、家族企业内控风险等提出12问。


2020年以来,为实现上市,主营饲料与养猪业务的石羊农科先后转战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业内人士认为,本次石羊农科或在押宝北交所“直联机制”快车道,以加速上市进程。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环境整体趋严,审核流程更加细致和严格。频繁更换板块,或会令监管部门更加审慎地评估相关上市申请,企业需要更充分地证明自身的合规性、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石羊农科转战北交所


石羊农科首次冲击IPO是在2020年12月,当时,石羊农科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被证监会连发53问,包含是否侵占国有资产、相关公司合作是否涉及垄断等。2021年6月,石羊农科更新招股材料回应相关问题,却在等待一年后,于2022年7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石羊农科将目光投向上交所主板,并在2022年11月向陕西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登记材料。然而后续传出的并非在上交所的新动向,而是石羊农科在2024年4月重回新三板。


2024年8月,石羊农科又宣布,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在与辅导机构西部证券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上市辅导备案拟申报板块由上交所主板变更为北交所。2025年1月23日,北交所对石羊农科下发审核问询函,围绕上市申请文件提出12个问题。根据问询函,发行人与保荐机构需在20个工作日内对问询意见逐项予以落实,通过审核系统上传问询意见回复文件全套电子版。目前,石羊农科尚处于回复期。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石羊农科从深交所到上交所再到北交所,一换再换的原因可能有许多,如财务、业务模式、发展前景、公司治理等,但根源或在于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遇到不少实质性挑战。不断换板块对上市进程而言弊大于利,每次都面临重新准备申报材料,重新进行审核流程,无疑会延长上市时间,增加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此外,频繁更换板块,也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更加审慎地评估相关企业的上市申请。


资料显示,石羊农科前身石羊有限成立于2011年,2016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集饲料生产、种猪扩繁、育肥猪饲养、猪肉生鲜产品销售于一体。2017年7月,石羊农科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10月终止挂牌。


2024年回到新三板的举动,被外界推测是石羊农科盯上了北交所的“直联机制”。2022年12月,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即前述“直联机制”)。通过此机制,新三板优质企业可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至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


“石羊农科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利用‘直联机制’快车道,以期加速其上市进程。”宋清辉称,“直联机制”的核心目标是打通新三板挂牌公司向北交所上市的通道,从而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上市效率。对于石羊农科这类已经在新三板挂牌过的企业,再次挂牌并利用“直联机制”上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针对为何不断更换上市板块等问题,石羊农科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公司正处于申报期,需要静默,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家族企业背景被关注


资料显示,石羊农科由魏存成直接持有30.64%的股权,魏存成还通过石羊集团控制公司15.72%的表决权。魏存成的一致行动人常青山、朱安曲直接持有石羊农科11.77%的股权。魏存成合计控制石羊农科58.13%的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值得注意的是,常青山是魏存成的妹夫,其子常炜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和董事,魏存成之子魏欢也在公司担任董事。9人的董事会中,魏存成及其儿子、妹夫、外甥占据4席。


宋清辉指出,从石羊农科目前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来看,石羊农科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多名家属身居高位的企业有其独特优势,家族成员之间通常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沟通成本较低,在重大决策时更容易达成一致,决策效率相对可能更高。但也存在明显劣势和一些潜在风险,比如家族企业很容易出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公司治理问题,或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


本次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石羊农科结合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构成、实际控制人及其亲属在公司任职情况,说明目前公司董监高及股东构成是否对公司独立性及公司治理有效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治理情况及内部控制是否能有效运行。


业务重点从饲料转向生猪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本次石羊农科计划发行不超过3110万股股份。包括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在内,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576.50万股。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近1.4亿元将用于饲料公司建设及老厂改扩建项目(包括陕西省宝鸡市岐山石羊饲料有限公司、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石羊饲料有限公司、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澄石种猪有限公司专业猪饲料厂),5941.49万元将用于石羊农科数字化升级项目,3178.14万元用于石羊农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计近2.6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0年申报的上市材料相比,石羊农科业务重心已发生转移。2020年、2021年,石羊农科70.36%、76.06%的营业收入均来自饲料板块,畜牧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不足三成。但伴随石羊农科在陕西澄城县、蒲城县、蓝田县、大荔县多地猪场陆续完工投产,石羊农科畜牧板块营业收入占比不断升高。到2024年上半年,石羊农科60.09%营业收入来自畜牧板块,饲料收入占比降至四成。


从整体业绩情况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石羊农科分别实现营收27.80亿元、36.30亿元、35.78亿元,实现净利润3643.53万元、2.97亿元、5404.31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8032.31万元、3.02亿元、6799.90万元。2024年上半年,石羊农科实现营收14.63亿元,实现净利润7888.63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1.05亿元。石羊农科指出,公司近几年净利润波动较大,原因之一在于受到生猪及猪肉价格波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国内猪肉均价整体宽幅震荡下行,年内大幅下跌18.62%,当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而石羊农科的扣非净利润仍然为正。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石羊农科有通过套期保值和与永安资本等公司签订远期合约等措施对冲价格波动。


对此,北交所对石羊农科2023年业绩真实性与期后业绩下滑风险展开问询,要求石羊农科分析公司业绩波动较大的原因及真实合理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存在差异及合理性;说明报告期内开展套期保值和远期合约业务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具体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开展相似业务及其占比、对业绩的影响,2023年可比公司均未盈利而公司通过套保业务实现盈利的合理性等。


毛利率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为9.89%、11.09%、3.03%和7.66%,而石羊农科毛利率却为11.15%、16.03%、9.94%和13.83%。2022年起,毛利率明显高于可比公司。尽管招股材料里说明相关情况是因为饲料产品销售结构、单位成本以及销售定价策略差异和生猪价格波动,但北交所要求石羊农科进一步说明生猪板块细分业务的销售金额、单价和毛利率波动情况,与可比公司同类业务的销售单价及毛利率、主要销售地市场价格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各板块细分业务成本构成及单位成本,商品猪业务的完全成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等。


旗下公司多次被行政处罚


石羊农科旗下公司在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还曾出现多项违法违规行为,部分公司连续两年被行政处罚。2022年,兰州石羊饲料公司因作业场所及相关设备、设施积尘未规范清扫、未采取信息公示等方式向公司从业人员通报、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被罚款4.8万元;岐山石羊饲料公司因提升机未使用无焰泄爆装置,被罚款2万元。


2023年,运城石羊饲料公司因粉碎三层除尘风机电机未使用防爆电机、没有风险辨识和评估报告、未分析出危险场所及危险岗位、没有编制粉尘爆炸专项预案以及LNG液化天然气区域等重点区域设备专项预案,被罚款2万元;岐山石羊饲料公司因营业收入统计资料误差较大,被罚款0.5万元。


2024年,蒲城石羊饲料公司因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被罚款1万元;运城石羊饲料公司因粉碎室现场积尘严重,粉尘清扫记录存在作假问题,被罚款1万元;杨凌石羊饲料公司因未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被罚款1万元;合阳泛海畜牧公司因存在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被罚款7万元。


北交所对石羊农科旗下公司多次被处罚的具体原因、事实情况提出疑问,要求公司说明整改情况、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难以完全整改而继续被处罚的风险、前述违规被处罚以及整改事项等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等。


宋清辉指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环境整体趋严,监管部门对IPO企业的审核标准不断提高,审核流程也更加细致和严格,导致一些企业在审核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被问询的问题更加深入,因此需更充分地证明自身的合规性、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农牧行业受自然因素、疫情、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生猪价格周期、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等都会直接影响农牧企业的盈利稳定性,这种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业绩出现不稳定性,从而难以满足交易所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等也是悬在食品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面临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牧公司IPO前景黯淡。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牧、食品行业仍然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前景光明。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