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在人工智能主题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秦兰兰介绍了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年来,海淀区统筹推动“原始创新策源提升行动、开放创新生态升级行动、数字街区底座构筑行动、城市治理场景扩容行动、智慧生活样板创建行动、城市空间品质焕新行动”共六大行动。


具体来说,海淀区围绕“构建创新生态新范式,开创城市运行新纪元,绘制美好生活新画卷”三大建设远景,推动落地了一批人工智能平台和场景应用。


在创新生态方面,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促进产业园区管理和科技研发效能。打造了全国首个AI创新应用加速器“格物社区”,让创意的种子落地生长。建设“i友未来社区智能体”,为原点社区2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17万创新人才搭建了人才撮合、政策问询、创业交流的平台。随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入驻原点社区,“泰利驿站”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街区已经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


在城市运行方面,智能应急综合体实现了对防汛指挥、扫雪铲冰、森林防火、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和节假日保障等场景的协同指挥与精细调度,切实提升了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四道口地区部署交通信控场景,实现了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日均通行流量提升了24.8%。中关村街道上线AI智能政务服务系统“关芯”,为辖区30个社区213个网格智能匹配清单,为社区便民服务插上“AI翅膀”。


在美好生活方面,开放人工智能场景丰富居民日常生活体验,原点社区AI小巷机器人餐饮消费场景密集布局,初现未来社区商业新业态;京张遗址公园(一期)落地AI+游园场景,搭建出全龄友好公园新形态;部分学校率先布局AI教师助手和机器学习伙伴,探索出未来教育新模式。


一年来,海淀区聚焦“两区一带”建设,让人工智能创新街区逐步从概念变为了现实。秦兰兰表示,“我们衷心欢迎更多创新主体参与到创新街区建设过程中,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