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中关村论坛这一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共同探讨山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机遇。”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山西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伟主持会议,开宗明义。


多年来,山西经济的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打造牵动人心。如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大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与山西政商界展开交流。众多行业大咖,分析时代趋势,探讨经济机遇,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大家认为,以数智化和绿色化为契机,加速融入京津冀,山西大有可为。

 

2025中关村论坛——山西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主办方供图

 

加速融入京津冀,国家级科创平台聚焦山西

 

作为今年中关村论坛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地方的主题活动,山西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邀请到众多重量级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等院士专家,以及山西多个地市政府部门的代表参会。


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西、浙江的企业领军人物展开圆桌对话。


在致辞中,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介绍了该省深度实施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能源革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五千年岁月沉淀出的厚重文化底蕴。


杨春权表示,山西始终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真诚欢迎各位嘉宾到山西走一走、看一看,领略壮美风光、灿烂文明,拓展共赢合作,山西将用心为大家提供“晋情服务”,广泛凝聚各领域共识合力,与大家携手绘就“表里新山河”,共同谱写转型新画卷。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在致辞中表示,当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浪潮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脉搏在此交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智慧、深化协同,共同解答与数智化重塑产业竞争力这个时代的命题。


“山西与北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人文相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山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京晋全面战略合作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建立一体化支持山西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大背景下,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山西运营孵化面积已经超过了70万平方米,包括太原和阳泉的两个智创城,大同、运城、阳泉的三个晋创谷和长治的信息谷创新中心,与大同合作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助力山西产业的积聚、产业的升级。”贾一伟说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发表主旨报告。主办方供图

 

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山西产业数智化获得认可

 

金涌院士以《人脑创新思维与人工智能思辨》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金涌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他表示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正在进行一场对决,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想方设法继续开发人的智慧,让人工智能赶上我们人类智慧的时间越远越好。


吕文斌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数智化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是新一轮科技变革的两大支柱;数智化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能够互促互进,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新能源产业协同布局,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吕文斌表示,数智化技术将为能源转型赋能加速。一方面,数智化技术能够助力传统能源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生产;另一方面,数智化技术引领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据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山西智能化煤矿已达到268座,排全国前列,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


“山西的转型彰显了协同布局的乘数效应。”吕文斌表示,“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以数智化破局,构建起绿色煤炭、新型电力、数字赋能的三重跃迁体系。山西积极推动‘大模型+算力+数据支撑’,能源产业效能提升,通过打造煤矿工业的互联网平台引入了150家生态企业、260项智能化产品,充分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山西将数据要素纳入生产要素体系,探索推进‘数据要素×绿色低碳’国家行动的山西样板,数据流量谷吸引上千家企业入驻,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突破46亿元。这种硬能源、软数据的融合,让山西从一煤独大转向多级支撑。以大同为例,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中,大同城市算力指数位列第三,正在实现从中国煤都到算力支撑的华丽转身。”


刘伟表示,当前山西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拥抱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脉络,将紧密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趋势,进一步打造“京津冀晋”智能产业带。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致辞。主办方供图

  

发挥比较优势,新能源电力成山西转型新引擎

 

正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绿色能源技术的变革,给山西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学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晓东表示,以煤化工领域为例,山西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数据掌握在谁手中,数据标准化问题、软件标准化问题、设备标准化问题都将成为接下来需要认真梳理的重点领域,从而让数据为产业服务,推动真正的智能化的转型。


杨春权介绍,山西在产业链条的布局上,已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设立省级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推动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65个。


当前,山西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设立了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11个市分别运营了“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正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外,山西省开发区水、电、天然气、土地、用工等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全省93个开发区之中71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面积2878平方公里,“1+11”转型综改示范区强势起步,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入推进,绿色已经成为数智化的根本底色。近年来,山西的能源革命持续发力。


杨春权表示,山西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山西绿电资源优势明显,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19.86%,新能源利用率连续6年超97%;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山西在绿电交易、碳汇、绿电园区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全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这为人工智能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了便捷。

 

文/白华兵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