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预案,合计融资5200亿元,用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其中,涉及邮储银行的定向增发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据悉,这将是邮储银行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项目。根据公告,财政部将向邮储银行注资1175.80亿元,一跃成为邮储银行第二大股东;而邮储银行现有两家主要股东,即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将再次加码增持,分别注资78.54亿元和45.66亿元。


在定价发行对象选择以及后续安排,邮储银行有哪些考虑?本次注资计划对邮储银行的投资者将带来哪些影响?注资之后,邮储银行又将有怎样的变化?2025年4月2日,在邮储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对此一一进行回应和介绍。


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首先进行了总体介绍。郑国雨表示,国家已将邮储银行纳入特别国债的首批注资行,通过财政部和战略股东增资1300亿元,预计将提升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同时,作为唯一一家没有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法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正在加快推进高级法落地。“‘国家注资’和未来‘高级法应用’,将突破邮储银行的资本瓶颈,充分激活邮储银行资金和客户的优势。”他说道。


“这次发行会在我们的年度分红之后再去进行,不会影响我们现有股东2024年度分红”,邮储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补充道。对于本次定增的细节及相关安排,他接下来分别做以介绍。


在发行定价方面,邮储银行采用的是“锁价定增+溢价发行”的模式。在杜春野看来,这样既符合监管的规定,也充分兼顾了新老股东的利益和银行长远价值提升目标,能够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从而有效地增强市场的信心。


在发行规模和发行定向的确立上,邮储银行采用的是“政策定向支持+市场化增量融资”的方式。


“1300亿元的规模是邮储银行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个融资项目。”据杜春野介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直接提升1.5个百分点的静态测算,将为邮储银行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对于财政部本次的认购以及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两位老股东的加码增资,杜春野表示,既彰显了国家对邮储银行的坚定信心,也凸显了主要股东对邮储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可。


“三家股东都是以现金的方式来去认购,并且锁定期都是5年,这既可以为我们在后续服务实体经济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坚实的后盾。这极大地避免了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对我们资本市场和中小股东利益的呵护。”杜春野解释道。


在发行市场方面,邮储银行选择在A股发行。邮储银行是一家“A+H”两地上市的国有大行。选择A股市场的原因,杜春野表示,一方面本次增资的主要资金是来自国内发行的人民币特别国债,另外一方面,目前邮储银行的A股股价是高于H股。因此选择在A股市场发行,在邮储银行看来,“是(出于)对两地市场所有股东充分呵护(的考虑)。”


在对投资者影响的测算上,杜春野坦言,从短期来看,每股净资产会有一定程度的摊薄。“(但)我们将把握好静态测算和动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表示。


若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完成本次定向增发,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杜春野预计本次增资对邮储银行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摊薄影响幅度在6%左右。“我们A股和H股的股息率分别还在4%和4.5%以上。”


同时杜春野也提出,资本补充和代理费优化这“一增一降”,将为邮储银行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他认为,随着邮储银行本次募集资金的到位并逐步使用、发挥作用,“我们相信邮储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有进一步提升,进而将持续提升我们的每股净资产水平。”


编辑 姜樊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