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老牌上市乳企燕塘乳业举行网络业绩说明会,公司如何实现50亿元营收目标、如何拓展广东省外市场等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2023年,燕塘乳业发布“2023—2030年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实现50亿元营收、“精耕广东、聚焦湾区、覆盖华南、迈向全国”等目标。然而最新财报显示,燕塘乳业2024年营收、净利润呈双位数下降,距50亿元营收目标渐行渐远。报告期内,燕塘乳业广东省外市场营收占比虽突破2%,但实质却是以“牺牲”本土市场营收为代价。


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况下,燕塘乳业正筹划建设都市型乳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以此推进规划目标实现。在业内看来,当前乳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燕塘乳业现有品牌知名度不足以支撑其拓展省外市场,此时扩产能也并非明智之举。


50亿元目标受投资者关注


“你们有什么规划能做到50亿?”在燕塘乳业4月7日举行的网络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出疑问。燕塘乳业对此回应称,“公司坚持发展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营销网络、物流运输等五大板块,建成现代化乳品产业集团,打造中国乳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典范、引领华南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投资者口中的“50亿”,是指燕塘乳业2023年9月发布的“2023—2030年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实现50亿元营收等目标。对于该目标的制定依据,燕塘乳业当时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自2022年7月开始就由中高层参与制定战略规划,每一步、每一年具体完成什么目标、采取的具体动作都有明细的规划,而非临时起草。50亿元营收目标是结合当时的情况和公司发展实际初步判断提出的,能否完成除依靠自身努力外,还要结合市场形势等判断。


资料显示,燕塘品牌源于1965年,从一间牛奶加工室起步,发展成为如今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之一,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以来,燕塘乳业营收总体保持增长,特别是2019年到2021年,营收增幅达到双位数。不过2022年,因国际局势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珠三角部分城市渠道受疫情影响等,燕塘乳业遭遇营收、净利润双降,其中营收下降5.52%至18.75亿元。


以2022年财报数据计算,燕塘乳业若想如期完成目标,需要在规划发布后的8年时间里实现营收增长1.6倍,相当于要再造一个半自己。2023年,燕塘乳业营收增长4.01%至19.5亿元,净利润增长81.6%至1.8亿元。然而到了2024年,燕塘乳业业绩再次下降,与50亿元营收目标渐行渐远。


最新财报显示,燕塘乳业2024年营收为17.32亿元,同比下降11.18%;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下降43.03%。分产品看,燕塘乳业液体乳类、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类、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下降13.94%、14.15%、7%、15.76%。


燕塘乳业未在财报里说明业绩下降具体原因,仅称乳制品行业受综合因素影响,消费需求阶段性回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据燕塘乳业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对投资者的答复,2024年公司面对奶价下行、消费者需求潜力待释放等挑战。


省内外市场营收双降


“精耕广东、聚焦湾区、覆盖华南、迈向全国”,是燕塘乳业“2023—203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另一目标。


早在2020年,燕塘乳业就提出“精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战略,产品进入澳门市场。据燕塘乳业2023年4月对投资者的答复,其已在海南、广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广东周边省份开展业务。


根据燕塘乳业近日对投资者的答复,其在广东省外的销售业务目前主要通过线上先行模式带动、传统经销渠道等方式开拓湘赣闽桂琼市场,同时逐步加大对香港、澳门市场的开拓。2024年,燕塘乳业进入香港市场,并通过引入明星产品、丰富产品阵列、增设分销商等方式推进澳门市场的铺市和渠道优化。


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燕塘乳业广东省外市场拓展缓慢。2018年—2023年,其省外市场营收从1899.78万元增至3980.79万元,但营收占比始终未突破2%。2024年,燕塘乳业广东省外市场营收占比升至2.04%,代价却是省内市场营收的大幅下滑。其省外市场营收3750.16万元,同比减少5.79%;省内市场营收16.95亿元,同比减少11.3%。


2025年3月,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对燕塘乳业提出质疑,“贵司一向的口号是‘精耕广东,迈向全国’,但查看贵司近4年的销售业绩,还是一直在广东吃老本,对于迈向全国没有走出半步。”


乳业专家王丁棉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燕塘乳业想要如期实现50亿元营收目标,并购是最快的路径,越秀集团携风行乳业并购长城乳业、辉山乳业就是先例。“燕塘如果仅靠广东市场很难,未来市场最大增量可能来自周边五六个省份,但奶源成本和品牌知名度可能是其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就省内市场而言,王丁棉分析称,尽管燕塘在广东低温乳品市场占据竞争优势,但想从其他品牌手中抢夺份额并不容易。广东本地的温氏、晨光、香满楼、风行,头部企业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新希望乳业,周边省份的皇氏集团,甚至新疆、甘肃的品牌都已进入或有意进入广东市场。


扩产能举动受质疑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燕塘乳业在4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实现内生性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寻求外延式发展机会,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从燕塘乳业过去一年的举动来看,相比并购,其更倾向于内生式扩张。


2024年4月,燕塘乳业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公司“2023-2030年发展规划”的落地执行,拟建设都市型乳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期为2024年至2026年,具体项目包括南方特色乳品研究院、乳品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项目;新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乳业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技改项目等;乳品品牌提升推广项目等。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方案进行投资、建设,燕塘乳业称其预计获得最终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的金额合计10000万元。


2024年8月,燕塘乳业宣布拟投资建设广垦乳业智慧物流中心项目和粤东日产600吨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前者投资金额约9076.64万元,后者一期项目投资金额约60455.41万元。


燕塘乳业在相关公告中称,当前公司自有仓储能力是制约黄埔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智慧物流项目建设可使仓储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满足快速发展且多样化的市场销售需求;通过一体化的仓储管理,降低外协的风险,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及管控能力,并节约外租仓储设施的成本费用,预计2030年可节省约686万元。


粤东日产600万吨乳制品加工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年产能为188850吨,其中一期生产91800吨乳品,包括常温奶55600吨、低温奶29200吨、冰淇淋6700吨、奶酪300吨,预计2027年7月投产,项目运营期年均销售收入为72244.13万元(含税),总投资利润率9.85%。燕塘乳业称,公司现有设计产能297100吨/年,一期项目建成后,设计产能预计达到388900吨/年,有利于公司扩大乳制品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矩阵,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据燕塘乳业2024年财报数据,其广州旗舰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33800吨,2024年实际产量仅为160594.16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8.69%;湛江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63300吨,2024年实际产量为35225.3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5.65%。这意味着燕塘乳业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况下,还要通过粤东项目增加至少30%的设计产能。


对于新建产能项目,有投资者曾在深交所互动易向燕塘乳业提问,“在当前乳制品市场需求承压、上市乳企营收普遍下滑背景下,公司选择扩产,背后的考虑是怎样的?如何匹配未来产能建设,进行市场拓展?”


燕塘乳业对此答复称,公司2023年产能已达到设计负荷力,并由部分委外代工用以缓解旺季产能瓶颈。此次新建工厂将有利于扩大公司产能,同时主要产能计划用于生产区别于广州旗舰工厂的差异化新产品,并增加冰淇淋、奶酪等乳制品生产线,有利于开拓这两个类别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21年,冰淇淋曾是燕塘乳业的一大收入来源,高峰时营收一度突破千万级别。2022年,燕塘乳业在净利润下降37.01%的背景下剥离冰淇淋业务,子公司燕塘冷冻也已清算注销。对于粤东项目重启冰淇淋业务、是否做过市场分析,燕塘乳业曾在2024年9月答复投资者称,公司前期通过委托加工的模式开展相关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受制于委托加工模式,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公司暂时暂停开展相关业务。此次粤东新厂主要产能计划用于生产区别于广州旗舰工厂的差异化新产品,并增加冰淇淋、奶酪等乳制品生产线。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在当今乳品市场严重同质化的背景下,扩张产能并不合适,除非有独特的技术突破和产品突破。燕塘乳业要明确自身优势究竟是什么,眼下重点是把广东本土市场做精做细,做出有突出表现的新品。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