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销售的多款商品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屈臣氏再次触碰监管“红线”。4月1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屈臣氏”)因违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2024年公布)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同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宣称牙膏有“消炎止血”功效,屈臣氏曾多次因虚假广告被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北京屈臣氏在某电商平台开设的“屈臣氏”店铺内销售力士植萃净澈香皂,商品参数显示具有“保湿”功效,但在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未提供可以证明具有“保湿”功能的证据材料;销售澳媛生姜强韧养发洗发水、滋源强韧修护氨基酸泡泡洗发水时,均宣称其具有防脱功效,但相关产品备案信息中并无“防脱发”功效,同时,北京屈臣氏也未提供可以证明具有防脱功效的合法证据材料。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上述行为属虚假宣传。
图/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除了香皂和洗发水,该公司在销售云南白药牙膏时,宣称具有“消炎止血”功效。经核实,该产品主要作用为清洁,并无证据表明具有“消炎、止血”效果,属虚假宣传的行为。此外,北京屈臣氏在销售“樱花香氛手霜、玫瑰香氛手霜、栀子花香氛手霜”时,存在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销售屈臣氏骨胶原乳木果柔润丝滑护手霜时宣称具有“滋养”功效,属虚假宣传的行为。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北京屈臣氏作为经营者,应对销售时对外公布的商品功能、性能、效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不应采取夸大、虚假、引人误解的手段对商品进行宣传,不应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屈臣氏曾多次因发布虚假广告导致形象“翻车”。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2023年8月,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发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具有特殊“美白”功效的虚假广告、普通食品宣传有保健功能的虚假广告,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万元;同年2月,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宣称使用了“92%芦荟原液成分”的商品,芦荟叶汁实际添加量为0.414%,同时使用“补水战痘”等广告用语却未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被武汉市汉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263元。
此前在2022年,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沪闵路二分店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原因是其发布的一条益生菌儿童牙膏图文广告中出现了“不添加氟 少量吞咽无害”等宣传语,经检验发现,该款益生菌儿童牙膏含氟化钠。
口碑与业绩双承压,去年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总额减少18%
作为老牌零售巨头,屈臣氏曾经风光无两。1989年,中国内地第一家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在北京开业,带有鲜明“个人护理”烙印的它在当时几乎没有同类竞争者,曾一度占据保健及美容产品的零售市场。随着商业模式发生改变、线上购物平台兴起,屈臣氏过去的供应链与品牌优势逐渐减退。
据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零售部门由屈臣氏集团旗下公司组成,经营12个零售品牌,在全球30个市场运营16951家店铺,提供个人护理、保健及美容产品等。
图/长江和记实业报告截图
按分部划分,2024年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的收益总额为135.08亿港元,同比减少18%;同比店铺销售额较上年同期下滑15.3%,受此影响,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收窄超50%至4.67亿港元。截至报告期末,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店铺数量为3875家,上年同期为3840家。
此外,在今年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行业乱象的当天,女演员郭晓婷发布微博称自己在曾经购买的一次性贴身衣物上发现疑似霉斑或污渍的异物,有网友在对比其发布的配图后表示,该款一次性内裤系屈臣氏舒适免洗棉内裤。尽管“屈臣氏中国”发文回应已暂时停售相关产品,但“霉斑内裤”风波仍给品牌形象与口碑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影响。
消费者层面,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屈臣氏”关键词,显示共有17696条投诉结果,投诉内容多集中在“促销不实”“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差”等。
曾经,凭借迅速的门店扩张,屈臣氏的市场占有率“首屈一指”,入华第36年,面对口碑与业绩的双重承压,屈臣氏面临着无法回避的“中年危机”。在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青睐,这家老牌零售巨头仍要突破业务模式转型、产品结构优化等多重关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