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学术大会上,北大医院启动了生育友好医院与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作为国家妇幼健康领域的“国家队”医院,北大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融入国家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致力于为母婴和儿童提供全周期、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低位徘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相继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随后,全国多地陆续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包括经济、服务、时间、文化等多方面支持,推动生育友好体系建设。


北大医院是北京市首批“母婴友好医院”之一。2024年初,为赋能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北大医院成立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以及儿童医学中心,专业齐全,围产医学、儿童神经、儿童肾脏等专业全国领先,在高质量孕育、高质量分娩、高质量保健、高质量诊疗几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24年,北大医院接诊妇儿患者达78.6万人次,其中儿童住院疑难危重症占比65%;分娩量6614人、高危孕产妇占比95%。


北大医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大兴院区作为示范窗口,率先推行“产娩一体化”LDR产房,实现待产、分娩、产后观察一站式服务,保障母婴安全与隐私。医院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聚焦高危孕产妇管理,开展产儿联合查房,打造妇幼特色多学科诊疗模式,覆盖从孕前咨询、产后康复到新生儿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此外,医院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提供智能健康监测、无假日门诊及检验检查一站式预约及“全院一张床”管理、床旁办理入院手续等,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路。


北大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以“儿童视角”重塑医疗环境。在大兴院区,儿童医学中心拥有独立的门诊楼和住院部,儿科门诊区域面积约9973平方米,较原先面积扩大约11.93倍,为更多儿童提供了就医空间。儿科诊疗区全面升级,儿科楼设置儿童游乐区、阅读角、母婴室,配备儿童专用水池、坐便器以及餐饮、零售等便利设施。


儿童病房适当增加单人间比例,设立12间家庭化儿童病房。儿童医学中心环境布置以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形象为主题,充满童趣。病房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孩子们的需求,儿童专用的病床、可爱的卡通被褥、有趣的玩具,让孩子们在住院期间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病房还设有儿童游乐区和阅读区,让孩子保持积极心情抗击疾病。


北大医院还强化新生儿救治能力,依托远程会诊平台与区域医联体,实现危重病例高效转运与协同救治,设立危重新生儿24小时转诊热线和转运车辆,确保患儿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成功率95%以上;增强宣教科普、建设“兴兴小家”、增加出诊等便捷服务应对呼吸道疾病高峰等;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帮扶对象,通过建设建立家庭—医院—社区联动儿童健康管理网络,提高区域儿童健康服务水平。


今年正逢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为迅速、高效、规范、有序地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北大医院于今年1月制定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并印发全院,同时成立了建设专班,组建专项工作组,全院上下用实际行动推进生育友好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本次大会上启动生育友好医院与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意味着北大医院将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提速增效建设更加高效、安全、温暖的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