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现短暂盈利后,桂林旅游在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

数据显示,2024年,桂林旅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减少7.58%;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同比减少1830.7%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2020年至2024年,除2023年实现盈利1181万元外,桂林旅游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4年分别亏损2.67亿元、2.13亿元、2.9亿元、2.04亿元,五年累计亏损9.62亿元。

与同为亏损、但不掌握当地核心资源的上市公司张家界有所不同,桂林旅游拥有当地核心旅游资源两江四湖景区、银子岩景区、龙胜温泉景区、丰鱼岩景区、资江天门山等景区的经营权,拥有的漓江星级游船占桂林市漓江星级游船总数的30.15%,拥有的出租汽车数量约占桂林出租汽车总量的3.47%,拥有的大中型旅游客车数量约占桂林市旅游客车总量的3.74%。

作为这样一家拥有当地旅游资源垄断优势的龙头企业,桂林旅游为何盈利如此艰难?

5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3家亏损,不良资产“拖累”公司业绩

对于2024年的亏损,桂林旅游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报告期内,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等因素影响,公司游客接待量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下降7.58%。

从运营情况来看,2024年,桂林旅游景区(两江四湖、银子岩、贺州温泉、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17.8万人次,同比下降 11.52%,景区旅游营收同比下降16.5%;旅游汽车公司共接待游客23.46万人次,同比下降14.72%,客运服务营收同比下降23.1%;只有漓江游船客运业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2%至75.61万人次,营收也实现同比增长13.23%。


桂林旅游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图/桂林旅游2024年年报截图。

另外两个业绩亏损的原因,一个是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516万元;另一个是因为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52亿元。

在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看来,桂林旅游多年来的盲目资产扩张所产生的不良资产是“拖累”业绩亏损的核心原因。2024年年报中,桂林旅游披露的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有5家,除银子岩公司、桂林漓江千古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实现盈利外,另外三家公司资江丹霞公司、桂林罗山湖公司、桂圳公司的净利润均为负,且净资产也为负。


桂林旅游2024年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图/桂林旅游2024年年报截图。

其中,2024年,桂林旅游100%持股的资江丹霞公司游客接待量仅2.47万人次,同比下降44.38%。因近年来持续亏损、资产经济效益低,部分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报告期内公司对其长期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356万元。

另外,桂林旅游持有70%股权的罗山湖公司主要负责罗山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13年7月开发建设,但从2015年1月起项目就处于停工状态。截至2024年末,该项目向农旅文体休闲项目转型计划未能成功,且罗山湖集团经营及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其实际控制人处于失信状态,项目已宣布停建。根据实际情况,罗山湖公司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04亿元。

当然,桂林旅游控股参股公司并不只有上述5家,在其发布的2024年中报中,桂林旅游披露了14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业绩情况,其中有11家净利润亏损。


针对公司目前的不良资产现状,桂林旅游在2025年度经营计划中表示,要甩包袱,加大对不良资产的优化盘活。

4月16日晚间,桂林旅游披露,公司已与广西元创签署《租赁合同》,将子公司桂圳公司运营的天之泰大厦裙楼1-5层及西塔楼1、6-12层出租给后者,租赁期限9年11个月,租金及物业服务费合计1.31亿元。

其实,早在疫情前,桂林旅游就已启动过对丰鱼岩公司、丹霞温泉公司、桂圳公司、罗山湖旅游公司等不盈利或亏损资产的整合与盘活。其中,2017年至2019年期间,丰鱼岩公司股权曾先后七次挂牌转让,均未成功。

“低价游”市场乱象冲击业绩

桂林旅游面临的业绩困境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杨彦锋认为,随着旅游市场和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游客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和碎片化。虽然桂林旅游所在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但其业务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以及游船等传统经营项目,产品和服务都趋于老化,没有创新。在“只有河南”“村超”等一系列火出圈的新业态中,缺乏桂林旅游的身影。

桂林旅游在年报中也表示,桂林景区密集,同质化严重,同时因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大力宣传,游客的选择范围显著扩大,导致区域性和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桂林作为传统的旅游胜地,在知名度、品牌形象和市场宣传等方面正逐渐被新兴旅游目的地赶超,作为目的地的吸引力呈现出弱化趋势。

在杨彦锋看来,桂林旅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方面也有较大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有所改变,体制机制方面、资产重组以及引入合作等方式或可纳入考量。“如果按照既有体制机制,又不改变经营思路等问题,未来桂林旅游的困境依然难以摆脱。”

桂林旅游在年报中也表示,2025年,公司一方面会抓资产经营促进内延增长,另一方面也会打造项目促进外延式扩张。同时,还将依托桂林山水资源国际品牌的独特地位,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提升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完善、开发适应游客需求的系统化、系列化产品,增强公司在旅游客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杨彦锋还指出,桂林当地旅游市场的“零负团费”问题以及相关的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尚未被有效整治,也对桂林旅游业绩有所影响。

近年来,桂林旅游市场频发“低价游”等乱象。“40元4天3晚游桂林”“阳朔村民向游客索要5元停车费并骂人”等旅游事件多次将桂林旅游推向了风口浪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2025年的工作计划中表示,要加大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