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正在展出。全球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车企同台竞技,外资车企纷纷与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引入中国技术。


日产最新车型N7由中日双方企业共同开发,宝马宣布新车型接入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就连超豪华品牌保时捷的高管都宣布要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高校的合作,推动车内娱乐系统与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


汽车分析师凌然认为表示,上海车展展现了从“单向技术输入”到“双向技术合作”的变化,证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甚至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


技术进阶带来合作新态势


中国自主品牌们抓住电动化与智能化机遇,以纯电动、混合动力为切入点,辅以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核心优势,开始反哺外资与合资品牌。


2025年上海车展现场,外资、合资品牌选择拥抱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一些品牌的产品的设计研发甚至由中方提供技术支持。


宝马在车展现场发布了BMW新世代产品。其操作系统X是为中国市场高度定制的系统,70%源代码在中国开发和优化。在车展现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宣布,今年内宝马将为多款中国在售新车接入DeepSeek功能,通过深度思考能力赋能以BMW智能个人助理为中心的人机交互体验。未来,DeepSeek功能将应用于国产BMW新世代车型。


本届车展的宝马展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摄


奥迪则带来了与上汽联合开发的AUDIE5Sportback。该车基于全新智能数字平台打造,整合了上汽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奥迪A5LSportback则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昆智驾技术的燃油车。


奥迪大众展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摄


日系车也纷纷与中国车企、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丰田在车展上推出的铂智7搭载了华为鸿蒙OS系统及辅助驾驶功能。鸿蒙系统的应用使车辆的中控界面更简洁直观,操作流畅度大幅提升,实测中其辅助驾驶功能可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跟车、变道。日产推出纯电轿车N7,由中日双方共同合作打造,配备中国企业Momenta开发的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高速及城市辅助驾驶。


参加此次车展的日产N7。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摄


本田在车展上宣布与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展开合作。在智能化领域,本田将与Momenta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计划未来3年内将该技术应用于旗下50%以上的车型。与DeepSeek合作,为“烨”品牌相关车型接入AI大模型交互功能,用户只需说出简单指令,车辆就能快速理解并执行,如调整座椅、开启按摩功能等。


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领先


在智能化与电气化的新时代,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实力强劲,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均有领先企业。


销量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研究机构EVTank的数据显示,同期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23.6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超70%。


产业链上,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其研发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55瓦时/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车规级芯片领域,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持续推出高性能芯片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华为、百度等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多个城市进行商业化运营,也与多家外资合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外资品牌也在探寻与中国车企合作的新模式,零跑汽车向斯特兰蒂斯集团提供智能电动平台技术,助力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小鹏接受大众投资,为其提供整车平台、电子电器架构等技术。


凌然表示,随着中国技术在全球汽车产业链话语权的提升,产业竞争将转向技术、品牌、生态的综合较量。2025上海车展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也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