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在今年的“世界免疫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之际,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等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将致力于推动地方形成成人预防服务新范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疫苗不是小孩的专利,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介绍,对于全人群来讲,疫苗是从控制到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例如,天花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消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降低,疫苗的广泛接种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成年人、中老年人来讲,流感、肺炎球菌和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可以大幅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疫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应该被大力科普和倡导积极接种。”
我国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据推算我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提醒:“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处于降低状态以及伴随炎症反应等,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对于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来说,懂得用“疫苗护体”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种流感、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疫苗,能够降低多病共存的风险,甚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当前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处于稳定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还有一些患者普遍存在疫苗犹豫现象,而实际慢性病人群应当是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冯录召建议。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