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疫苗不仅是保护个体的有效手段,更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关键一环。但生活中,不少人对疫苗有颇多误解。什么是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二类疫苗要不要打?患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能接种疫苗?如何选择进口疫苗、国产疫苗?我们请专家来解答。


【科普专家】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 刘兆秋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医生 赵佳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马佳


Q:疫苗是如何被发现的?


A: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通过接种牛痘成功预防了天花的发生,人类首次掌握对抗传染病的有力武器。此后,疫苗的发展成为照亮人类前行的曙光,1885年路易·巴斯德研发出狂犬病疫苗,20世纪脊髓灰质炎疫苗问世。


Q:什么是一类、二类疫苗?


A:一类疫苗是由国家规定的、国家免费提供的疫苗,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二类疫苗则是个人根据自身意愿和经济能力,自费选择接种的疫苗。


Q:一类、二类疫苗是独立的吗?


A: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在预防疾病上会有交叉,如五联疫苗,可以预防包括一类疫苗已覆盖的一些疾病和没有覆盖的疾病;如乙肝疫苗,分为减活、灭活,预防的是同一种疾病,类型、产地却不同。


Q: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重要?


A:一类、二类疫苗是一种行政划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提升,二类疫苗也有可能纳入一类范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一些二类疫苗。


Q:二类疫苗可打可不打吗?


A: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看,一类、二类疫苗同样重要,有很多二类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对人们影响很大,如水痘、流感等。家长可根据具体需求结合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二类疫苗接种。


Q:进口产品质量比国产的更好?


A: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同类疫苗所起到的作用是相似的。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的确存在某些区别,包括工艺、免疫原性、维持时间长短等诸多方面,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


Q:中国宝宝适合国外的疫苗吗?


A:免疫系统是通过对病毒的辨识来产生抗体的,疫苗的作用仅仅是代替病毒去刺激人的免疫系统而已。同一种病毒,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国产疫苗更适合中国人体质”这种说法。


Q:接种后一定不会生病吗?


A:疫苗的作用是针对一种致病菌强化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病原特性以及个人体质不同等原因,接种疫苗无法保证受种者不再患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可以将患病风险大大降低。


Q:服用常用药物能接种吗?


A:过去48小时内使用过抗流感药物者,避免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过去24小时内使用过阿昔洛韦等抗疱疹病毒药物者,避免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使用阿司匹林者,谨慎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Q:患有过敏性疾病能否接种?


A:患有湿疹、过敏性疾病及食物过敏的儿童均可按程序接种。对非疫苗成分如食物、尘螨、花粉、霉菌等致敏或过敏者,可按照程序正常接种。对鸡蛋严重过敏者避免接种黄热病疫苗。


Q:患慢性疾病有无禁忌


A: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儿童,可在病情稳定或处于缓解期时,常规接种各类疫苗。既往有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者,谨慎接种含麻疹或风疹疫苗。


Q:患急性疾病时要改期吗?


A:一般来说,轻度的呼吸道感染、腹泻病等不伴发热,不影响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发热儿童建议体温正常3天后再接种;中重度急性疾病者,在疾病稳定期或恢复期再行接种。


Q:不良反应与价格有关吗?


A:无论是贵的还是便宜的疫苗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的出现不只是和疫苗种类有关,更重要的是接种疫苗的过程是否科学,有没有进行科学正规的检查排除禁忌等。


Q:推迟接种会影响效果吗?


A:推迟接种本身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风险。预防接种应尽量按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的可以推迟接种,尽早补种疫苗。


Q:接种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A:保持孩子身体健康,如有发热症状或其他不适症状,要暂缓接种。咨询医生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再来接种;做好身体卫生,保持身体洁净;接种前几天不要吃易过敏的食物;穿宽松的衣物,以便接种;小婴儿的家长要带水带奶,以免等待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


Q:接种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A:宝宝接种后不要着急回家,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没有不适后再离开;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水,注射部位保持干净卫生,不清洗、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部分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低热、局部红肿之类的反应,还有可能伴随倦怠、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但一般持续一到两天就会消失。如果接种疫苗后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该带孩子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