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携全品牌28款星徽座驾亮相,Vision V概念车、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全球首秀。


“希望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来到中国后,带来奔驰电动化转型的新动能。”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管委会主席张焱4月23日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等媒体采访说。另外,奔驰将以用户安全为准绳,推进更多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中国的落地。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管委会主席张焱。受访者供图


北京奔驰实现超20款车型本地化生产


新京报贝壳财经:奔驰此次参加上海车展的亮点有哪些?


张焱:本次车展奔驰带来28款覆盖全品牌产品阵容,最大的亮点还是全球首秀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它是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体现了我们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和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百公里电耗仅10.9千瓦时,CLTC工况下866公里的超长续航,日常通勤场景一次充电能跑两周。另外,它是实打实“撞出来的安全”,进行了150次实车碰撞测试和15000次模拟碰撞测试,在中国市场上市的车型还会额外再做30次实车碰撞测试。


我们希望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来到中国后,能成为奔驰品牌电动化、智能化的新里程碑,带来奔驰电动化转型的新动能。从这款车开始,到2027年,奔驰会陆续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包括长轴距GLE SUV新车型,基于VAN.EA平台的全新豪华纯电MPV等车型。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是奔驰在中国本土生产和研发20周年,如何评价20年发展?有什么新计划?


张焱:北京奔驰已发展成为奔驰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还率先使用绿电,拥有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之一,实现了超20款车型的本地化生产,累计下线车辆在去年突破500万辆。这些都见证了奔驰品牌与北汽集团在华合作的历程。


研发方面进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新阶段,在华本土研发团队已超2000人,是奔驰全球研发网络中扩容最快的团队。从2014年至2023年,奔驰携合作伙伴在华投资超1000亿元,2024年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另外,今年也是奔驰星愿基金迈入15周年,建立了覆盖环境保护、文化艺术、驾驶文化、教育支持及社会关爱“4+1”领域的复合公益体系,比如作为同时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建立长期公益伙伴关系的国际品牌,正持续投入文物古建保护、文化研究交流。资助多年的“故宫造办处考古遗址研究”成果展将在今年向公众开放,“景福宫”修缮项目也将逐渐展示成果。未来会继续“做影响力公益”,更广泛地联动公益伙伴、经销商伙伴、车主、媒体、员工等参与进来。


以安全为底线推动自动驾驶研发


新京报贝壳财经: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奔驰在中国市场对经销商体系有哪些调整?


张焱:奔驰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安全为先”。同时,奔驰加强和经销商伙伴的合作,一同跨越市场波动周期。除了在业务上给予经销商相应支持,还帮助建立客户直连的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奔驰已从“规模发展”迈入“质效发展”,我们更关注经销商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客户。基于市场研判,战略性地优化零售网络布局,和经销商伙伴一起主动将相对低效、重复、冗余的网点进行相应调整。同时继续推进“网络升级计划”,对外观形象、硬件功能、客户服务能力等进行提升。这些工作都在稳步推动中。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对智能网联产品提出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的要求,你怎么看?


张焱:我认为政府的规范举措和管理标准非常及时,从长远发展讲,是推动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良性发展的“加速器”。一个公正的评价标准,一个公平的舆论环境,全行业以“安全”为底线推动自动驾驶研发和落地,对行业发展是一件好事。


目前在德国、美国的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市场已经在销售搭载了“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奔驰将以用户安全为准绳,以合法合规为前提,推进更多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中国的落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廖爱玲 王琳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