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南国置业开盘即涨停,涨幅10.32%,股价报1.39元,总市值24.11亿元。

开盘即涨停的行情与南国置业的一则深夜公告相关。4月24日晚,南国置业发布公告称,当天其收到控股股东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地产”)发来的通知,电建地产拟受让南国置业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等相关资产和负债。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据悉,本次交易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经初步研究和测算,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那么,“退房”能否拯救已处于退市边缘的南国置业?通过这次重组,电建地产的未来又将如何?

南国置业的“救命稻草”

南国置业成立于1988年,其首个房地产项目“中央花园”在武汉硚口区开发。2009年,南国置业成为地产行业IPO重启后首家上市的商业地产公司。

2014年4月,电建地产正式成为南国置业的第一大股东。南国置业完成了从民营企业到央企子公司的身份转变。背靠大树之后,南国置业开始走出武汉,目前已布局北京、深圳、广州、武汉、重庆、成都、南京、长沙等全国多座重点核心城市。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南国置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2021年以来,南国置业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1月25日,南国置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6亿-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4亿-19.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9.7亿-25.2亿元。从2021年至2024年,南国置业四年时间亏损超过50亿元。

今年1月25日、3月22日、4月12日,南国置业三次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其在公告中称,预计公司2024年度期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如果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可能在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后,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眼瞅着南国置业濒临退市,大股东电建地产决心推动与南国置业的资产重组,一口气将后者地产开发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全都“打包”合并了。

关注这起重大重组的业内人士表示:“南国置业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还剩下一些商业类的运营业务,这块业务的盈利压力小很多,而且剥离后公司估值预计也会随之升高。”

事实上,南国置业偏重商业运营,其地产投资板块业务所剩不多。由于2024年年报尚未发布,但从2023年80.7亿元的销售金额来看,其当年主要结算了北京峯范、深圳前海润峯府、西安泷悦长安三个项目。

目前来看,根据2023年财报,加上其当年获取的重庆地块,南国置业未开发的项目仅有两个,分别为重庆L63项目和广州雍云邸项目,剩余可开发面积仅有14.78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在商业运营板块,南国置业共运营20个项目,运营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并打造了泛悦mall、泛悦汇、泛悦坊和南国大家装4条产品线;在城市运营板块,公司共运营10个项目,运营面积约22万平方米,涵盖产业园、酒店、写字楼、长租公寓等业态。

南国置业也在公告中披露称,本次交易为重大资产出售,拟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不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本次交易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维护投资者利益。

电建地产的“千亿梦碎”

南国置业的控股股东电建地产成立于2005年,是国资委批准的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在2015年左右,电建地产曾定下“2020年销售额进入行业30强,央企地产前5强”的目标,这一年其销售额刚过200亿元,而同期,同为央企的中海地产销售规模已经逼近1500亿元。


2020年,电建地产又定下了“冲击千亿规模”的目标,其当年销售额为657.5亿元,排名行业第61名。随后,2021年,电建地产的销售额为875.7亿元,这一年也是电建地产离千亿最近的时刻。

此后,地产行业遭遇“寒冬”进入深度调整,电建地产也始终处于“掉队”状态,距离第一梯队的保利、中海已经遥不可及。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电建地产全年销售额已经缩水至394.4亿元。

与此同时,电建地产近两年也陷入了亏损的境地。据财报显示,2023年电建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73.66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4.03%;净利润亏损达到12.45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电建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44.55亿元,净利润亏损为4.63亿元。


不过,近半年来,电建地产也在持续发力,并因其热销项目而收获不少关注。3月22日,位于北京门头沟的长安华曦府第三次开盘再次售罄,自去年12月15日首次开盘以来,该项目三次开盘均实现“日光”。


重组背后的考量


由于南国置业的地产开发业务余量很少,仅剩下重庆、广州两个项目,对于电建地产来说,此次重组后其规模上并没有增加多少。


对此,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表示:“电建地产和南国置业同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的地产平台,电建地产规模相对更大,两者合并也是将地产开发业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同时也解决掉同业竞争的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重组,电建地产在力图拯救南国置业于悬崖边缘的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壳”。


事实上,近期“涉房”央企不乏类似案例。今年年初,同样面临退市风险的中交地产宣布“退房”,做法也是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此后专注于做轻资产业务。

张宏伟进一步表示:“近期央企、国企之间也会有类似的整合动作,一方面,在同一集团内部,业绩较差的公司‘退房’被吸收合并掉,另一方面也借此解决同一集团下多个地产平台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