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按可比口径计算)。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带动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由负转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2025年以来财政融资明显提速,“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政策“组合拳”继续推动第一季度我国基本面延续改善态势,带动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升至近一年来最高水平,并为企业盈利修复提供支撑。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自2024年8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量的提升和利润率改善是利润改善的主要原因。从量、价、利润率三要素模型来看,贡献最多的还是量,1-3月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6.5%的强劲增长,单月同比上涨7.7%,3月内外需“抢出口”和“抢两新”让企业生产和销售同时得到提振,因此1-3月营收也上行至3.4%。
此外,利润率小幅改善,制造业利润率同比上行。1-3月利润率累计录得4.7%,环比增加0.17个百分点;分结构来看,制造业利润率同比由负转正较为关键,从去年3.85%上涨至3.91%。价格继续拖累企业利润率,3月PPI同比下降2.5%,比前值扩大0.3个百分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指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8%,增速由降转增,增速较2024年12月底回升4.1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较1-2月上升2.9个百分点,显示出3月政策发力推动工业企业生产状况逐渐转好。
不过,工业部门仍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挑战。一季度末,工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利润率降至4.7%,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较2024年底由正转负,表明工业企业资金周转承压,部分领域存在资金拖欠的问题。
工业企业效益恢复能否持续仍有待考验
展望4月,马泓认为,在一系列支持政策配套影响下,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保持畅通,3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均较2月份进一步扩张,商品房去库延续,预计工业部门生产开工有望延续此前连续两个季度良好的恢复势头。不过,“对等关税”等因素导致外部环境趋于恶化,PPI依旧处于负值区间,且内部资金拖欠问题仍有待尽快解决,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有待考验。
对于未来工业企业利润走势,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全面回升取得开门红,强有力的政策效果为全年经济打下良好基础。不过一季度亮眼的利润背后仍蕴含对经济的担忧。其一是3月数据凸显“抢出口”和“抢两新”,带动内外需的扩张,但4月开始对等关税对出口的影响或开始显现。其二是价格仍保持低位,改善的信号暂不明显。其三是企业回款周期还在延长,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的进一步上行对供应链整条付款路径都将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两新”政策扩围方面给出一定增量预期,并首次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服务消费市场参与主体注入了信心与活力。同时会议也指出“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并在就业领域重点照顾受关税影响的企业,让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转内销的方式获得政策支持。未来需要关注4月出口的影响以及政策的力度。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指出,向后看,在外部环境冲击影响加大背景下,部分外贸相关行业的工业生产与利润情况或将面临严峻考验,对此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诸如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围提质实施“两新”等具体政策或有望为后续工企利润提供一定支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