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市值一哥阳光电源(300274.SZ)在4月25日晚间公布了2024年年报,成为光伏板块目前少数实现业绩整体增长的企业。
从各项经营数据来看,海外市场成为阳光电源去年最重要的利润引擎,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毛利。此外企业去年储能系统发货同比增长了166%,在整体营收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阳光电源去年的财务、管理、销售三费均显著增长。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阳光电源在过去六年间员工人数增长了550%,也是目前唯一员工人数过万的上市逆变器企业。不过2024年在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的情况下,企业人均利润出现下滑。
储能系统出货同比增166%,海外市场成利润引擎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8.57亿元,同比增长7.76%;营业成本545.4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2%。不过,纵向对比看,其营收和净利润增幅较2023年均有明显下滑。海外地区的营收增幅也有明显下滑,增幅由2023年的75.05%下滑至2024年的8.76%。
阳光电源去年的整体毛利率为29.94%,同比增长2.76%,公司表示主要受益于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等影响。
细分至具体业务板块,阳光电源的光伏板块去年营收479.04亿元,占比约六成,其中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营收约290亿元,占比37.41%,毛利率30.90%。企业2024年全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47GW,同比增长13.08%。
储能系统营收约250亿元,占比32.06%,毛利率36.69%。2024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28GWh,相较2023年的10.5GWh同比大增166%。
根据毛利率计算,储能系统2024年的毛利较2023年增加了25亿元,接近92亿元,在全部毛利中的占比也从2023年的30%升至接近40%。光伏逆变器毛利则减少了约15亿元。
阳光电源曾在去年10月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出货国内占比约40%,海外市场主要分布在美洲和欧洲地区。公司同时提到,储能市场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从以往的中、美、英、澳点状市场,变为全球遍地开花,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储能招标量和装机量均出现了大幅提升。
虽然阳光电源没有具体披露细分业务的海外营收,不过公司整体营收的46.62%来自海外市场,该市场毛利率高达40.29%,显著高于中国内地市场20.91%的毛利率,也由此贡献了公司约63%的毛利。
而海外市场的布局对于当下的企业经营意义重大。另一同样从事逆变器业务的固德威(688390.SH)去年预计亏损逾6300万元。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境外较高毛利率的逆变器及电池销售收入的下降金额,多于境内较低毛利率的户用光伏系统等销售收入的增加金额,导致总体销售毛利较大减少。
除了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外,阳光电源另一大业务板块为新能源投资开发,主要从事集中式光伏及风力电站、家庭能源、工商业光伏、储能电站、充电站开发等。2024年该板块实现营收210亿元,毛利约41亿元。
截至2024年末,阳光电源期末应收账款为276亿元,较期初增加了66亿元,增幅为30.99%,远超营收增幅。阳光电源表示,公司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储能业务存在项目金额大、回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为防范信用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和减少赊销,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六年增员550%,人均利润下滑
阳光电源在2024年3月取代隆基绿能成为光伏板块的新晋市值一哥。市值一哥光环的背后,阳光电源近年的发展可谓持续狂奔,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100亿元级别剧增至如今的700亿元级别。
另一方面,为了支撑起体量日益庞大的业务,阳光电源的员工人数也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年报中“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一项的披露,2018年至2024年的六年间,阳光电源的员工数量增长了550%,达到目前的17305人,也是目前上市逆变器企业中唯一员工人数过万的企业。
头部逆变器企业在过去数年的黄金期也几乎均经历了显著增员,不过增长幅度均低于阳光电源,例如锦浪科技(300763.SZ)为530%,固德威为317%,上能电气(300827.SZ)为310%。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阳光电源各项支出同样水涨船高。2024年阳光电源三费支出同比显著增长,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超30%达到37.61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超37%达到12.01亿元。阳光电源解释称,管理费用增长主要系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员薪酬、股权激励费用等人力成本上涨。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以营业利润除以员工人数,阳光电源的人均利润在去年出现下滑,这也是其近年首次在归母净利润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下滑。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董怡楠
阳光电源的员工增长部分来源于企业的本地化生产需要。据披露,公司去年海外员工1774人,同比增长16.86%。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变动频繁,阳光电源海外产能所在地印度和泰国的“对等关税”税率分别为36%和26%,但考虑到逆变器成本占光伏系统成本比例极低,关税成本大概率可以顺利传导至终端,预计对需求和盈利影响有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董怡楠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