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4月28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该指数显示,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处于高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9.9%,环比下降2%。美国已成为扰动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的最大变数。
“从国别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中,美国、欧盟和南非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赵萍介绍,从行业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13个主要行业中,电子、轻工、运输设备、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是引发经贸摩擦的主要领域。
从分项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47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发起12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30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28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98项。其中,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居首。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赵萍指出,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52,处于高位,较上月上升17个点。当月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2.8%,环比上升13.9%。电子、轻工、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纺织和化工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此外,赵萍指出,美国所实施的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连续8个月居首;发布关税、管制和制裁等单边限制措施数量最多,连续两个月居首;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也一直排名首位。美方发布国家安全备忘录,启动进口铜232调查,提高铝232进口关税,重新征收部分钢铁产品232进口关税,进一步推行“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发布所谓“对等关税”总统备忘录,将美国规则、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规则、全球发展之上,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也严重干扰了各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各国人民生活消费。
编辑 徐雨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