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4月29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免疫周”,在新华网、惠氏联合举办的科普活动中,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段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沈振宇教授围绕母乳低聚糖(HMO)展开探讨,倡导年轻父母重视婴儿免疫保护窗口期。
不少家长发现,宝宝出生头几个月较少生病,但在6月龄左右,感冒、发烧等症状显著增多。段涛解释称,人类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开始发育,孕晚期母体会通过胎盘传递免疫球蛋白G,为新生儿提供初步免疫保护;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婴幼儿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抵御外界病原。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两者交汇形成了免疫空窗期。
段涛强调,免疫力薄弱期是多种疫苗的关键接种窗口,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另一方面,科学精准的营养支持同样重要。母乳能提供给宝宝大量的免疫活性成分,其中含量第一的是HMO。如果母乳不足或者不能母乳喂养,可以选择含HMO的配方奶喂养。
沈振宇指出,免疫力薄弱期是每个婴幼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因为易感性增加,需要通过科学干预。临床数据显示,含HMO配方可提升婴幼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促进双歧杆菌增长约50%,并减少艰难梭菌含量约90%,有助于构建健康肠道生态,增强整体免疫力。
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了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成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在此之前,雀巢、惠氏等外资巨头已利用跨境购渠道将HMO奶粉卖到中国市场。国产奶粉企业则在等待过程中完成技术、研发和产品储备,并在今年陆续落地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共识。
随着HMO在中国母婴市场逐步普及,家长们在选择相关产品时也面临诸多疑问。段涛教授建议“三看”原则,即“看科研、看配方、看口碑”。HMO产品应拥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包括国际专利支持、研究成果公开透明、通过临床验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配方设计应合理接近母乳水平,含量并非“有就行”或“越多越好”。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